霜风露叶下,远思独裴回。
夜久草堂静,月明山客来。
遣贫相劝酒,忆字共书灰。
何事清平世,干名待有媒。
霜风露叶下,远思独裴回。
夜久草堂静,月明山客来。
遣贫相劝酒,忆字共书灰。
何事清平世,干名待有媒。
寒风中带着霜气,树叶上凝结着露水纷纷落下,我独自在远方的思绪中徘徊不已。
夜已经很深了,草堂里十分安静,在明亮的月光下,山中的友人前来拜访。
姑且抛开贫困的处境,相互劝饮美酒,回忆起往事,一同在灰烬上书写文字。
在这太平盛世,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去求取功名,还需要等待他人引荐呢?
1. 许浑,晚唐诗人,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咏史怀古,风格清丽,格律工整,尤长于七言律诗。
2. 古诗中常用“草堂”指代文人隐居的场所,体现了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书灰”这一意象在古诗中常出现,既可以表现生活的贫困,也可以表达友人相聚时的怀旧之情。
4. 唐代文人常有隐居与求仕的矛盾心理,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心态,在宁静的隐居生活中,对功名之事有所思考。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脉络,它以冬夜山居为背景,讲述了友人来访的整个过程及诗人的所思所感。开篇通过描写霜风、露叶等冬夜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诗人独自徘徊,可见其内心的思绪万千。就在这样寂静的深夜,友人魏扶在月光下前来拜访,这无疑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接着,诗人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遣贫相劝酒,忆字共书灰”,这两句充满了生活气息,即便生活不富裕,他们也能在饮酒和回忆往事中找到乐趣,体现了两人友情的纯粹。最后,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功名的看法,在太平盛世,不必执着于通过他人引荐去追求功名,这既可能是对友人的劝慰,也展现了诗人自身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景交融,通过景物描写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同时理解诗中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如“草堂”“书灰”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另外,结合许浑的生平及唐代的社会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隐居和功名的态度。
诗歌开篇“霜风露叶下,远思独裴回”,以萧瑟的冬夜景象起笔,描绘出寒风、霜露、落叶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同时引出诗人独自徘徊的悠远思绪,为下文友人的到来做了铺垫。
“夜久草堂静,月明山客来”两句,笔锋一转,夜深人静之时,明亮的月光下,友人魏扶的到来打破了孤寂,“静”与“来”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见到友人时的惊喜之情。
“遣贫相劝酒,忆字共书灰”生动地描绘了两人相聚的场景,即便生活贫困,也不妨碍他们举杯畅饮,在灰烬上写字回忆往事,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最后两句“何事清平世,干名待有媒”,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求取功名的看法,在这太平盛世,何必非要等待他人引荐去追求功名呢?暗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淡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将冬夜的孤寂、友人来访的喜悦、与友人相聚的温馨以及对功名的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感真挚动人。
许浑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愁思等内容。这首诗是在一个冬日的夜晚,诗人隐居在山中,好友魏扶前来拜访,诗人满心欢喜,便写下了这首诗赠予对方。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清平世”,而诗人与友人可能都有过对功名的思考,此次相聚在宁静的山居之中,更显友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