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橘含花处处香,老人依旧卧清漳。
心同客舍惊秋早, 迹似僧斋厌夜长。
风卷翠帘琴自响,露凝朱阁簟先凉。
明朝欲醉文中彦,犹觉吟声带越乡。
卢橘含花处处香,老人依旧卧清漳。
心同客舍惊秋早, 迹似僧斋厌夜长。
风卷翠帘琴自响,露凝朱阁簟先凉。
明朝欲醉文中彦,犹觉吟声带越乡。
卢橘开满了花朵,处处散发着芬芳,我这老人却依旧病卧在清漳河畔。
心情如同客居旅店之人,早早地为秋天的到来而惊叹;行迹好似寺庙中的僧人,厌烦这漫长的黑夜。
秋风卷起翠绿的帘子,琴自行发出声响;露水凝结在红色的楼阁上,竹席先变得凉爽。
明天早上想要与文人雅士一醉方休,却仍感觉吟诵的诗句中带着故乡越地的气息。
1. 许浑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以律诗著称,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愁思等内容,风格清丽自然。
2. 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3. 律诗通常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这首诗符合律诗的格律特点,对仗工整,如“心同客舍惊秋早,迹似僧斋厌夜长”“风卷翠帘琴自响,露凝朱阁簟先凉”等联。
4. “越乡”这一词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思乡情怀,在古诗中,思乡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诗人常常通过对故乡景物、人事的回忆或提及来表达这种情感。
《病间寄郡中文士》是许浑在病中写给郡中文士的一首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内容上看,诗歌围绕诗人的病中生活展开。首联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在美好的春光(卢橘开花)中,自己却卧病在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和周围的环境,秋日的到来让他心生感慨,漫长的黑夜更添孤寂,清冷的景物也烘托出他的凄凉之情。尾联则表达了对与友人相聚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其次,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比如通过“风”“露”“翠帘”“朱阁”等景物,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同时,对仗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更加严谨、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另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异乡漂泊、遭遇病痛时的普遍心境,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晚唐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首联“卢橘含花处处香,老人依旧卧清漳”,以乐景衬哀情,卢橘花香四溢的美好景象与诗人病卧他乡的凄凉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寂与无奈。
颔联“心同客舍惊秋早,迹似僧斋厌夜长”,将自己的心情比作客居者对早秋的惊叹,行迹类似僧人厌烦长夜,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病中对时光流逝、孤独寂寞的感受。
颈联“风卷翠帘琴自响,露凝朱阁簟先凉”,通过对秋风、翠帘、琴声、露水、朱阁、竹席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既写出了秋日的特点,也烘托出诗人病中的凄凉心境。其中“琴自响”更添一份寂寥之感。
尾联“明朝欲醉文中彦,犹觉吟声带越乡”,转写对与友人相聚的期盼,然而即便有此期盼,诗句中仍带着故乡的气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清丽,将诗人病中的孤寂、对时光的感慨以及思乡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是许浑在生病期间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卧病在床。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身体不适,又恰逢秋日,难免心生愁绪。他思念故乡,同时也渴望与当地的文人雅士相聚,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郡中的文士,表达自己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