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对雪见寄

许浑 〔唐朝〕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

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雪花飞越过龙山下的广阔天空,轻轻拂过屋檐、缠绕着竹林,整个白天都显得朦胧一片。

我知道您吟诵完之后意犹未尽,(因为您)曾经在玉堂中听过吟咏北风的歌。

1. 许浑:晚唐时期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愁思,风格清新自然,对仗工整,尤擅五律、七律。

2. 酬答诗: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是诗人之间相互唱和、回应的诗作,往往体现了友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3. 意象“雪”:在古典诗歌中,雪是常见意象,可象征纯洁、高洁,也可烘托寒冷、萧瑟的氛围,还常与思乡、送别等情感相联系,本诗中雪是触发诗人思绪和回应友人的媒介。

4. 玉堂:在古诗中常指华贵的宫殿或文人雅士的居所,不同语境下具体所指可能有所不同,需结合诗歌整体内容理解。

  • 酬对雪见寄:回复对方寄来的关于雪的诗作。酬,酬答、回复;寄,寄来的作品。
  • 飞度:飞快地越过。
  • 龙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可能是诗人所处环境中的一座山。
  • 下远空:从遥远的天空落下。
  • 拂檐萦竹:拂过屋檐,缠绕竹子。拂,轻轻擦过;萦,缠绕。
  • 昼濛濛:白天(因雪)显得朦胧不清。昼,白天;濛濛,形容烟雾、细雨等朦胧的样子,这里指雪天的朦胧。
  • 知君吟罢意无限:知道您吟诵完(诗)之后思绪万千、意犹未尽。君,对对方的尊称;意无限,情意、思绪没有穷尽。
  • 玉堂:古代宫殿的美称,也可指文人学士的居所,这里可能指华贵的厅堂或文人聚会之处。
  • 歌北风:吟诵关于北风的诗歌。歌,歌唱、吟诵。

《酬对雪见寄》是许浑的一首酬答诗,围绕“雪”展开,既描绘了雪景,又回应了友人。开篇两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雪花从空中飞舞而下,拂过屋檐、缠绕竹子,让整个白天都处于朦胧之中的景象,从远景到近景,动静结合,把雪天的景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后两句则聚焦于与友人的情感连接。诗人说自己能理解友人吟诵完诗作后意犹未尽的心情,这体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默契。而“曾听玉堂歌北风”一句,看似简单提及过往经历,实则是通过共同的记忆,呼应友人的情感,让这首酬答诗不仅仅是对一首诗的回应,更成为了两人情感交流的纽带。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富有韵味,写景与抒情结合自然,展现了晚唐诗歌清新淡雅的风格,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文人之间通过诗歌唱和传递情感的独特方式。

这首诗以雪起兴,首联“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描绘了雪花飞舞的景象。“飞度”“下远空”写出了雪的动态和来势,“拂檐萦竹”细致地刻画了雪花与屋檐、竹子相接触的姿态,“昼濛濛”则营造出雪天朦胧的整体氛围,画面感极强,仿佛能让人看到那漫天飞雪、万物被笼罩的景象。

颔联“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转向对友人的回应。诗人理解友人吟诵雪景后意犹未尽的心情,并用“曾听玉堂歌北风”一句,既可能是提及两人共同的经历,拉近彼此距离,也暗示了友人诗作中可能蕴含的如同“歌北风”般的情怀,使得诗歌在写景之外,更添了一份人际间的情谊与共鸣,言简意丰,余味悠长。

许浑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写山水田园、酬唱赠答之作。从诗题《酬对雪见寄》可知,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友人寄来的关于雪的诗作后,所作的酬答之作。当时可能正值降雪天气,诗人见雪有感,结合对友人诗作的理解和彼此可能共有的经历(如在玉堂共赏北风歌等),写下了这首诗来回赠友人,表达对友人诗作的共鸣和回应。

作者信息
许浑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