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闲眠起更迟,又将羁薄谢深知。
囊书旋入酒家尽, 纱帽长依僧壁垂。
待月句新遭鬼哭,寻山貌古被猿窥。
元和才子多如此,除却清吟何所为。
失意闲眠起更迟,又将羁薄谢深知。
囊书旋入酒家尽, 纱帽长依僧壁垂。
待月句新遭鬼哭,寻山貌古被猿窥。
元和才子多如此,除却清吟何所为。
因失意而悠闲地睡去,醒来时天已更晚,又将这漂泊困窘的处境向深知我的人表示感谢。
口袋里的钱很快就在酒馆里花光了,纱帽常常依靠在僧人的墙壁上垂挂着。
等待月亮时写出的新奇诗句能让鬼神哭泣,探寻山川时因容貌古朴而被猿猴窥视。
元和年间的才子大多像这样,除了清雅地吟咏诗歌之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1. 酬赠诗:这是一首典型的酬赠诗,是古代文人之间以诗文相赠答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以表达友情、抒发情怀等。
2. 元和时期: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文人,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3. 夸张手法:诗中“待月句新遭鬼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鬼哭”来极力渲染诗句的精妙,增强了表达效果。
4. 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诗歌中通过描述“闲眠”“囊书尽”“寻山”等事件和情景,来抒发诗人失意、困顿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情感,是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手法的运用。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诗人开篇就向友人陈樵倾诉自己的失意,说自己因为不得志,常常睡懒觉,起得很晚,同时也感谢友人能理解自己漂泊困窘的处境。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让我们能迅速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
接着看诗人的生活状况,“囊书旋入酒家尽”说明他经济上很拮据,钱很快就花在了喝酒上,或许喝酒是他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纱帽长依僧壁垂”则体现出他居无定所,常寄身于寺庙,生活十分落魄。
但即便生活困顿,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却有着极高的追求和才华。“待月句新遭鬼哭”,写出他在等待月亮的宁静时刻,能创作出新奇的诗句,其精妙程度连鬼神都为之动容,这是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与自豪。“寻山貌古被猿窥”则描绘出他在探寻山川时的情景,因容貌古朴而被猿猴关注,画面生动有趣,也暗示了他心境的淡泊与超脱。
最后,诗人由自己联想到当时的众多才子,感慨元和年间的才子大多和自己一样,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清雅地吟咏诗歌来安放自己的心灵,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也凸显了诗歌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情感饱满,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困境,又彰显了他的才华与对诗歌的坚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诗人的处境与情怀展开,情感真挚,意境独特。首联“失意闲眠起更迟,又将羁薄谢深知”,开篇便点出自己失意的状态,以及对友人理解的感激,直白而恳切。
颔联“囊书旋入酒家尽,纱帽长依僧壁垂”,通过“囊书尽”“纱帽依僧壁”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生活的困顿,没钱便在酒家耗尽,连帽子都常寄挂在僧壁,画面感极强,将落魄之态尽显无遗。
颈联“待月句新遭鬼哭,寻山貌古被猿窥”,笔锋一转,展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与执着。“遭鬼哭”夸张地写出诗句的精妙,“被猿窥”则增添了几分幽趣与古朴之感,与前面的困顿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精神世界的丰富。
尾联“元和才子多如此,除却清吟何所为”,由己及人,感慨当时许多才子都和自己一样,虽处境不佳,但唯有以清吟诗歌来寄托情怀,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慨叹,也流露出对诗歌创作的坚守。
这首诗是诗人回赠给陈樵的作品。从诗中“失意”“羁薄”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正处于人生不得志、生活漂泊困窘的状态。元和年间,社会虽有一定发展,但文人仕途坎坷者亦不在少数。诗人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将自己的处境、心境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写入诗中,回应友人的寄赠,既表达了对友人理解的感谢,也展现了当时部分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