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厅名最重,假日许从容。
床满诸司印,庭高五粒松。
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
鸟度帘旌暮,犹吟隔苑钟。
宪厅名最重,假日许从容。
床满诸司印,庭高五粒松。
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
鸟度帘旌暮,犹吟隔苑钟。
御史台的官厅名声最为重要,节假日假日里才允许从容度日。
床上放满了各个部门的官印,庭院中高耸着五粒松。
水井由掌管书籍的小吏前去打水,茶叶是拆开山寺僧人封存的包装。
黄昏时分鸟儿穿过帘幕上的旌旗图案,还在吟诵着隔壁宫苑传来的钟声。
1. 郎中:古代官名,始于战国,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2. 御史台:古代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3. 五粒松:松科植物,在古代文人诗词中常被提及,是庭院中常见的观赏树木。
4. 寓直:指在官署值班,古代官员常有在官署住宿值班的情况,尤其是重要部门。
5. 对仗:这首诗中间两联“床满诸司印,庭高五粒松。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词性相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首《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是一首记录官署假日值班生活的诗作。开篇先点明宪厅的重要性和假日值班时的从容状态,让我们对当时的场景有了初步印象。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官署内的物品、庭院中的树木、人员的活动等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官署生活画面。“床满诸司印”体现了官署的职能,“庭高五粒松”则为严肃的官署增添了自然气息。打水、拆茶等日常举动,让我们感受到值班生活并非全是严肃,也有平淡闲适的一面。最后,黄昏的飞鸟和远处的钟声,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宁静深远,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悠然心境。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唐代官署的一些情况,还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在日常场景中发现美、抒发情感的能力。诗中运用的对仗等手法,也体现了唐诗的艺术特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假日省中寓直”展开,描绘了官署值班时的情景。首联点出宪厅的重要地位和假日难得的从容,形成对比。颔联通过“床满诸司印”展现官署的职责所在,“庭高五粒松”则增添了庭院的清幽之感,一实一虚,动静结合。颈联写日常生活细节,“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看似平淡,却透着一种闲适,也暗示了官署中人员各司其职及与外界的联系。尾联“鸟度帘旌暮,犹吟隔苑钟”以景结情,黄昏时分的飞鸟、远处的钟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诗意的氛围,将值班时的悠然心境融入其中,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对仗工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展现了诗人对平凡场景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这首诗的作者未知,从诗题及内容来看,是诗人陪伴郑諴郎中在假日于官署值班时所作。唐代官署有值班制度,即便在假日,也可能有官员留守。此诗便是记录了假日在宪厅值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当时官场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