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十咏。酒篘

皮日休 〔唐朝〕

翠篾初织来,或如古鱼器。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轻可网金醅,疏能容玉蚁。

自此好成功,无贻我罍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翠绿的竹篾刚刚编织而成,形状如同古代的捕鱼器具。

刚从山下买来,静静地在酒坛中试用。

轻巧得可以捞取醇厚的酒液,稀疏的缝隙能容纳酒面上的泡沫。

从此酿酒便能顺利成功,不会让我因酒器不佳而蒙羞。

1. 咏物诗: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咏物诗是指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

2.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在题材上多关注日常生活、个人情感,风格上往往较为细腻、含蓄,皮日休的这首诗便体现了这些特点。

3. 古代酒器:诗中提到了“甔”“罍”等古代酒器,反映了古代酒文化中对器具的重视,不同的酒器有不同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4. 竹制品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诗中的酒篘由竹篾编织而成,体现了竹制品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竹制品因其取材方便、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 酒篘(chōu):一种滤酒的器具,用竹篾等编织而成。
  • 翠篾:绿色的竹篾,竹篾是劈成条的竹子。
  • 古鱼器:古代捕鱼的器具。
  • 甔(dān):一种口小腹大的瓦器,这里指酒坛。
  • 金醅(pēi):指醇厚的酒液,色泽金黄,代指美酒。
  • 玉蚁:指酒面上浮起的细密泡沫,因其洁白如蚁而得名。
  • 贻(yí):留下,招致。
  • 罍(léi)耻:因酒器不好而带来的耻辱。罍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我们先来了解这首诗的整体脉络,它围绕“酒篘”这一滤酒器具展开。开篇先介绍了酒篘的材质是翠绿的竹篾,刚编织好,形状像古代的捕鱼器,让我们对酒篘有了初步的形象认知。接着说这酒篘是刚从山下买来的,然后就静静地在酒坛中开始试用了,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了酒篘的使用场景。

再看中间两句,是对酒篘功能的具体描写。“轻可网金醅”说的是酒篘很轻巧,能够用来捞取醇厚的美酒;“疏能容玉蚁”则点出它的缝隙稀疏,能让酒面上的泡沫通过,这两句对仗工整,把酒篘的特性和作用写得非常生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盼,有了这个好用的酒篘,酿酒就能成功,不会因为酒器不好而感到羞耻,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这些小物件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诗歌体裁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酒篘的细致描绘,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古代的滤酒器具,更感受到了晚唐时期文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细致观察。同时,诗中提到的各种酒器和竹制品,也让我们对古代的生活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首诗紧扣“酒篘”展开,首联“翠篾初织来,或如古鱼器”,描绘了酒篘的材质和外形,以“古鱼器”作比,形象生动,既写出了其编织的特点,又增添了古朴之感。颔联“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交代了酒篘的来源和用途,“静向”二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颈联“轻可网金醅,疏能容玉蚁”,对仗工整,通过“轻”“疏”二字精准刻画了酒篘的特性,“网金醅”“容玉蚁”则具体展现了其滤酒功能,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美酒在酒篘过滤下的美妙景象。尾联“自此好成功,无贻我罍耻”,由物及情,表达了诗人对用此酒篘能酿出好酒的期待,也暗含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又精准传神,将一个普通的酒具描绘得富有情趣。

皮日休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但他本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观察细致入微。《酒中十咏》是一组以酒为主题的咏物诗,共十首,分别吟咏与酒相关的器具、场景等,《酒篘》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文人雅士常以酒为伴,酒文化十分盛行,皮日休通过对酒篘这一滤酒器具的描绘,既展现了当时的酿酒生活场景,也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和对雅趣生活的追求。

作者信息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古诗数量:511名句数量: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