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床带松节,酒腻肥如羜.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
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自此得公田,不过浑种黍。
糟床带松节,酒腻肥如羜.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
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自此得公田,不过浑种黍。
酿酒的糟床旁带着松节,酿出的酒醇厚细腻,像小羊羔的肉一样肥美。酒液滴滴落下,连续不断地发出声响,让人不禁空自怀疑是杜康在说话。
眉头舒展是在酒被压榨出来之后,忍不住伸出手指偷偷品尝那美酒。
从这以后要是能得到公田,也不过是全都用来种植酿酒的黍米罢了。
1. 杜康:传说为夏朝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常用“杜康”代指酒。
2. 黍: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其籽实不仅可食用,还是酿酒的重要原料。
3. 咏物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人生理想等,这首《酒床》便是典型的咏物诗,借对酒床及酿酒情景的描写表达情感。
4. 皮日休: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朴实峻峭,也有不少咏物、抒情之作。
《酒中十咏。酒床》是皮日休咏酒组诗中的一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与酿酒相关的情景。开篇先写酿酒的器具糟床,连带提及松节,既写出了器具的特点,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感。接着描写酿出的酒,用“肥如羜”这一精妙比喻,让我们能直观感受到酒的醇厚与美味。
酒液滴落的声音本是寻常,但诗人却展开想象,怀疑是杜康在说话,这一联想不仅让场景变得生动有趣,更体现了诗人对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酒的特殊情感。而“开眉”“染指偷尝”等词句,则从人的反应入手,将人们在美酒面前的欣喜与迫不及待刻画得入木三分,充满了生活情趣。
最后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若有公田便只种黍米酿酒的愿望,这不仅是对酒的极致喜爱,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可能希望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简单、专注于自己所喜爱事物的生活。整首诗看似只是在写酒床和酿酒之事,实则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此诗紧扣“酒床”展开,首联“糟床带松节,酒腻肥如羜”从酒床的形态和酿出酒的质感入手,“松节”点明糟床的特点,“肥如羜”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的醇厚肥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酒的质感。
“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则通过听觉描写,将酒液滴落的声音想象成杜康的话语,赋予了场景神话色彩,增添了趣味性,也体现出诗人对酒的痴迷。
颈联“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描绘了人在酒被压榨出来后的愉悦神情和忍不住偷尝的动作,细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将人的欣喜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尾联“自此得公田,不过浑种黍”则由眼前的酒床和美酒延伸开来,表达了诗人若有公田便只种酿酒的黍米的愿望,进一步凸显了对酒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专注于美酒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将对酒及相关事物的喜爱融入字里行间。
皮日休是晚唐诗人,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皮日休本人仕途不顺,对现实有所不满。《酒中十咏》是一组以酒为主题的咏物诗,共十首,分别吟咏了酒的酿造器具、酒的本身以及与酒相关的事物等。这首《酒床》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酿酒器具及酿酒过程中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也可能寄寓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某种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