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携锄伛偻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劚烟栽药为身计, 负水浇花是世功。
婚嫁定期杉叶紫,盖藏应待桂枝红。
不知家道能多少,只在句芒一夜风。
九十携锄伛偻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劚烟栽药为身计, 负水浇花是世功。
婚嫁定期杉叶紫,盖藏应待桂枝红。
不知家道能多少,只在句芒一夜风。
九十岁的老翁拄着锄头弯腰驼背,小园里的幽趣琐事全都通晓。
在烟雾中刨土栽种药材是为自身打算,担水浇花也算是世间的功劳。
儿女婚嫁的日子定在杉叶发紫之时,家中的积蓄应等到桂枝泛红之日。
不知家境能有多少丰裕,全凭春神句芒一夜吹来的东风。
1. 唱和诗:古代诗人之间相互酬答所作的诗,次韵是唱和诗的一种常见形式,要求依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
2. 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二人友情深厚,常以诗唱和,作品风格相近,多反映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被合称为"皮陆"。
3. 句芒:古代神话中的春神,据《礼记·月令》等记载,句芒掌管春天万物生长,形象通常为鸟身人面,乘两龙。
4. 物候:指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气候、季节之间的关系,古代常以物候现象作为判断时间和节气的依据,诗中"杉叶紫""桂枝红"均为物候标志。
5. 颔联、颈联:律诗通常八句,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其中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是皮日休与友人陆龟蒙唱和的诗作。我们先来理解诗题,"鲁望"是陆龟蒙的字,"花翁之什"是陆龟蒙写的关于花翁的诗,"次韵酬之"表明这是皮日休按照陆龟蒙原诗的韵脚所作的酬答诗。
诗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九十岁的老翁形象,他虽然弯腰驼背,却依然在园中劳作,对园子里的各种事情都十分精通,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勤劳且热爱生活的老者。接着,诗人描述了老翁的日常:在烟雾缭绕中栽种药材,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担水浇花,在他看来也算是为世间做了贡献。这里的"世功"用得很巧妙,看似平常的劳作,在老翁心中却有了特殊的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尊重。
再看颈联,老翁规划着儿女的婚嫁要等到杉叶发紫的时候,家中的储备要等到桂枝泛红之日,这不仅展现了老翁对生活的安排,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常常根据自然景物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充满了生活智慧。最后,诗人说不知道家境能有多富裕,一切都取决于春神句芒带来的东风,这里把家境的好坏与自然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也流露出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意味,通过对花翁生活的细致描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也体会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超然心境的追求。同时,作为唱和诗,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以诗会友的文化风尚。
全诗围绕"花翁"展开,刻画了一位勤劳、通达的老者形象。首联"九十携锄伛偻翁,小园幽事尽能通",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老翁的形象,九十高龄仍劳作不辍,对园中的事了如指掌,体现其勤劳与专注。
颔联"劚烟栽药为身计,负水浇花是世功",对仗工整,既写出老翁栽种药材、浇灌花草的日常劳作,又以"为身计""是世功"赋予这些琐事以意义,暗含诗人对平凡生活价值的肯定。
颈联"婚嫁定期杉叶紫,盖藏应待桂枝红",通过老翁对生活的规划,展现其对未来的期盼和生活的智慧,以自然物候作为时间节点,充满田园气息。
尾联"不知家道能多少,只在句芒一夜风",笔锋一转,将家境的丰裕与否寄托于春神的东风,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流露出一种顺应自然、安贫乐道的豁达心态,余味悠长。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在对老翁生活的描绘中,寄寓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心境的追求。
这首诗是皮日休应和陆龟蒙(鲁望)所作。皮日休与陆龟蒙都是晚唐著名诗人,二人交往密切,常常以诗唱和。当时他们都仕途不顺,隐居在江南一带,过着闲适的生活,常常围绕田园、自然、隐逸等题材进行创作。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皮日休针对陆龟蒙所写的关于"花翁"的诗篇作出的回应,诗中描绘了一位老年园丁的生活情景,也寄寓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