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进士严子重诗

皮日休 〔唐朝〕

十哭都门榜上尘,盖棺终是五湖人。

生前有敌唯丹桂, 没后无家只白蘋.箬下斩新醒处月,江南依旧咏来春。

知君精爽应无尽,必在酆都颂帝晨。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京城的榜单前为你痛哭了十回,那尘土依旧飞扬;你最终盖棺定论,还是一位浪迹五湖的文人。

生前与你为敌的只有那象征科举功名的丹桂;死后没有归宿,唯有水边的白蘋相伴。箬下新酿的酒,在你清醒时曾照耀过的月光下依旧;江南的春色,还像你曾吟咏过的那样年年到来。

知道你的精神灵气一定不会消散,想必正在酆都歌颂天帝的清晨。

1.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自号鹿门子,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

2. 进士:唐代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考中者称进士,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

3. 五湖:通常指太湖及其附近湖泊,后泛指江湖各地,常用来象征漂泊无定的生活。

4. 酆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阴间都城,又称“鬼都”,是鬼魂聚集之地,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阴间的代称。

5. 对仗:诗歌中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的修辞方式,此诗颔联、颈联均运用了对仗手法。

  • 都门榜:指京城科举放榜的地方。
  • 五湖人:泛指浪迹江湖、四海为家的人。
  • 丹桂:古代常以丹桂象征科举功名,这里指科举考试。
  •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水边,此处象征漂泊无依。
  • 箬下:指箬下酒,古代江南的一种名酒。
  • 斩新:崭新,全新。
  • 精爽:精神魂魄。
  • 酆都:传说中的阴间都城。
  • 帝晨:指天帝所居之晨,这里指阴间的仙境。

《伤进士严子重诗》是皮日休一首充满悲情的悼亡诗。开篇“十哭”一词,极具感染力,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悲痛的情绪中,“都门榜上尘”点出友人严子重与科举的关联,或许他一生都在为科举奔波却未能如愿,最终“盖棺终是五湖人”,以漂泊的结局落幕,令人唏嘘。

中间两联进一步刻画严子重的一生:生前与他争斗的只有象征功名的“丹桂”,可见其对科举的执着;死后无家可归,唯有“白蘋”相伴,尽显凄凉。而“箬下”“月”“江南”“春”等意象,既是对往昔与友人共处时光的追忆,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强化了哀悼之情。

尾联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愿,相信其精神不会消逝,在酆都也能得到安宁,这种从悲痛到慰藉的情感转变,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也让这份友情显得更加厚重。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是唐代悼亡诗中的佳作。

全诗情感真挚,哀婉动人,通过多个意象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友人的伤痛之情。首联“十哭都门榜上尘,盖棺终是五湖人”以“十哭”开篇,直接点出悲痛之深,“都门榜”与“五湖人”对比,既写出友人对功名的执着,也暗示其最终的漂泊命运。

颔联“生前有敌唯丹桂,没后无家只白蘋”以“丹桂”象征科举,“白蘋”象征漂泊,对仗工整,既概括了友人的一生境遇,又饱含同情。颈联“箬下斩新醒处月,江南依旧咏来春”由人及景,以不变的月色、春色反衬友人已逝的悲哀,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尾联“知君精爽应无尽,必在酆都颂帝晨”则由悲转慰,寄望友人精神不灭,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给全诗增添了一丝超逸的色彩,也深化了思念之情。

此诗为唐代诗人皮日休哀悼进士严子重而作。严子重可能是一位科举失意或一生漂泊的文人,皮日休与他有着深厚的情谊。诗歌通过对严子重生前遭遇和死后境况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与怀念。唐代科举制度下,文人对功名的追求与失意是常见的主题,此诗也折射出当时文人在科举压力下的辛酸与无奈。

作者信息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古诗数量:511名句数量: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