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人十咏。樵谿

陆龟蒙 〔唐朝〕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

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

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

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山很高,溪水深,只见一片苍翠的树林。

树木抽枝长芽,仿佛要长到千尺之高,众人却怀疑它们只是些细小的杂木。

一旦遭受砍伐,便永远告别了山林。

如果遇到大火烧向高空,只有微薄的烟气从云层中冒出。

1. 陆龟蒙: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齐名,并称“皮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自然。

2. 组诗:《樵人十咏》是一组以樵夫生活为主题的诗歌,组诗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同一主题,使内容更丰富全面。

3.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山林、树木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4. 古汉语词汇:如“朴樕”“林麓”“玄穹”等,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含义。

  • 樵谿:指樵夫活动的溪流边。
  • 苍苍:形容草木茂盛、苍翠的样子。
  • 群木:众多的树木。
  • 抽条:指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 朴樕:指细小的杂树。
  • 翦伐:砍伐。
  • 林麓:山林。
  • :放火焚烧。
  • 玄穹:天空。
  • 云族:指云层。

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属于陆龟蒙《樵人十咏》组诗中的一篇,围绕樵夫活动的樵谿展开。开篇两句描绘了樵谿所处的环境,山高溪深,树木苍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片茂密的山林。接着写树木生长的状态,它们努力抽枝想要长得高大,却被众人当作细小杂木,这里其实暗示了一些有才华却不被赏识的人或事物。然后写到树木被砍伐,永远离开山林,这不仅是树木的命运,也可能象征着一些美好事物的消逝。最后一句,树木被焚烧后只有微烟从云层中冒出,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悲凉。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结合陆龟蒙的生活背景,他隐居田园,对自然和生活有细腻的观察,所以诗中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生动。同时,要体会诗中运用的借景抒情手法,透过景物的描写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另外,诗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需要我们重点掌握,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也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樵谿边的景象及树木的命运。开篇“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勾勒出一幅山林幽深、树木繁茂的画面,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写出树木努力生长却不被认可的境遇,暗含对世俗偏见的感慨。“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笔锋一转,写树木被砍伐后永远离开山林,充满了惋惜之情。最后“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以树木被焚烧后只余微烟的景象作结,更添悲凉之感。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对树木命运的描写,既可能是对樵夫劳作的反映,也可能蕴含着对生命无常、才华被埋没的感叹,引人深思。

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隐居在松江甫里,对田园生活和自然景物有深入的观察和体会。《樵人十咏》是他描写樵夫生活的组诗,共十首,《樵谿》是其中之一。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诗人通过对樵夫生活相关场景的描绘,既反映了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也寄寓了自己对自然、社会的思考。

作者信息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