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
至今山客说,时驾玉麟归。
乳蒂缘松嫩,芝台出石微。
凭栏虚目断,不见羽华衣。
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
至今山客说,时驾玉麟归。
乳蒂缘松嫩,芝台出石微。
凭栏虚目断,不见羽华衣。
樊榭是在哪一年修建的?人们说(仙人)曾在白日飞升。
直到现在,山中的隐士还在传说,(仙人)时常骑着玉麒麟归来。
松树上垂下的乳状菌蒂鲜嫩,石缝中长出的芝台微小。
凭靠栏杆极目远望,却看不见那穿着羽衣的仙人。
1.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境内,是浙东名山,风景优美,历史上多有文人游历并留下诗作。
2. 陆龟蒙:晚唐诗人、文学家,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等,其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和山水风光,风格清新峻拔。
3. 白日飞升:中国古代道教传说中,仙人修炼到一定境界后,在白天身体连同衣物一同飞升上天,是道教追求的一种境界。
4. 玉麟:即玉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常作为仙人的坐骑出现。
5. 芝:指灵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灵芝被视为仙草,象征着吉祥、长寿,常与神仙传说联系在一起。
《四明山诗·樊榭》是陆龟蒙描绘四明山景色与传说的诗作。诗的开篇以疑问引出樊榭的修建年代和仙人白日飞升的传说,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让我们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接着,诗人通过山客的讲述,为我们勾勒出仙人骑玉麟归来的奇妙景象,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樊榭的神秘氛围更加浓厚。然后,诗人将目光转向樊榭周围的景物,松树上的乳蒂、石缝中的芝台,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山中的生机与清幽,又暗含了仙家气息,因为灵芝等在传统文化中都是与神仙相关的事物。
最后,诗人以“凭栏虚目断,不见羽华衣”作结,表达了想要见到仙人却未能如愿的怅然之情。这种情感让诗歌不仅仅是在写景和讲述传说,更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使得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将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和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四明山的独特魅力和古代文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以问句开篇,“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既点出歌咏对象,又引入仙人白日飞升的传说,增添了樊榭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想象。
“至今山客说,时驾玉麟归”承接上句传说,通过山客的讲述,让仙人骑玉麟归来的场景更具画面感,进一步渲染了樊榭的仙气。
“乳蒂缘松嫩,芝台出石微”两句转向对樊榭周围景物的细致描写,松树上鲜嫩的乳蒂、石缝中微小的芝台,这些带有仙家气息的景物,既展现了山中环境的清幽雅致,又与前文的仙人传说相呼应。
结尾“凭栏虚目断,不见羽华衣”,诗人凭栏远眺,却不见仙人踪影,留有一丝怅惘,也让全诗的意境更加悠远,余味无穷。整首诗将传说与实景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缥缈,体现了陆龟蒙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陆龟蒙是晚唐诗人,一生喜游山水,常以自然山水和隐居生活为创作题材。四明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风景秀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历之地。此诗是陆龟蒙《四明山诗》中的一首,专门吟咏四明山中的“樊榭”。从诗中内容来看,诗人可能是在游历四明山时,听闻了关于樊榭的传说,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借对樊榭及相关仙人传说的描绘,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