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身兼稚子,田舍劣相容。
迹共公卿绝,贫须稼穑供。
月方行到闰,霜始近言浓。
树少栖禽杂,村孤守犬重。
汀洲藏晚弋,篱落露寒舂。
野弁欹还整,家书拆又封。
杉篁宜夕照,窗户倚疏钟。
南北唯闻战,纵横未胜农。
大春虽苦学,叔夜本多慵。
直使貂裘弊,犹堪过一冬。
病身兼稚子,田舍劣相容。
迹共公卿绝,贫须稼穑供。
月方行到闰,霜始近言浓。
树少栖禽杂,村孤守犬重。
汀洲藏晚弋,篱落露寒舂。
野弁欹还整,家书拆又封。
杉篁宜夕照,窗户倚疏钟。
南北唯闻战,纵横未胜农。
大春虽苦学,叔夜本多慵。
直使貂裘弊,犹堪过一冬。
拖着病体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简陋的农家小院勉强能容身。
我的行迹已与达官贵人完全隔绝,贫寒的生活必须依靠耕种来维持。
月亮运行到了闰月,寒霜开始浓重起来。
树木稀少,栖息的禽鸟种类繁杂;村庄孤寂,守护的家犬显得格外重要。
水中小洲隐藏着傍晚的射猎工具,篱笆边露出寒冷中舂米的身影。
乡村的帽子歪了又扶正,家信拆开后又重新封好。
杉竹在夕阳的映照下格外适宜,窗户倚靠着稀疏的钟声。
到处都只听闻南北征战的消息,纷纷扰扰中务农的生活也未能幸免。
我虽像大春一样刻苦学习,却本性如嵇康般疏懒。
即便貂皮袍子破旧了,也还能勉强度过这个冬天。
1. 陆龟蒙:晚唐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齐名,并称“皮陆”,其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2. 闰月:农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份,每2至3年置1闰。
3. 稼穑:古代对农业劳动的称谓,春耕叫稼,秋收叫穑,后泛指农业生产。
4. 叔夜:即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性格旷达,崇尚老庄,反对礼教。
5. 晚唐社会背景:唐朝晚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愁苦之情。
《江墅言怀》是陆龟蒙隐居乡村时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共十联二十句,围绕“言怀”展开,通过对自身生活、乡村景象和社会现实的描写,抒发了复杂的情感。
首联“病身兼稚子,田舍劣相容”是全诗的总起,交代了诗人的处境——带着病体和年幼的孩子,在简陋的农家生活。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况,也为下文描写乡村生活和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从颔联到颈联,诗人具体描绘了乡村的生活情景和自然景象。“迹共公卿绝,贫须稼穑供”写出了诗人与官场断绝往来,依靠农耕维持生计的状态,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的选择与接受。“月方行到闰,霜始近言浓”点明了时节,闰月时分,寒霜渐浓,为乡村景象增添了一丝萧瑟。“树少栖禽杂,村孤守犬重”“汀洲藏晚弋,篱落露寒舂”等句则从动物、人物活动等角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
接下来的“野弁欹还整,家书拆又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日常状态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使形象更加鲜活。“杉篁宜夕照,窗户倚疏钟”则描绘了乡村傍晚的美好景色,夕阳下的杉竹、窗户边传来的稀疏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南北唯闻战,纵横未胜农”一句将视角从乡村转向社会,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现实,以及战争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忧虑。
尾联“大春虽苦学,叔夜本多慵。直使貂裘弊,犹堪过一冬”则回归到诗人自身,表现了他性格中的矛盾——既像大春一样刻苦学习,又有嵇康般的疏懒本性,最后以豁达的心态表示即便生活困苦,也能安然度过,收束全诗。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是陆龟蒙诗歌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他隐居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复杂心境。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江墅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复杂的情感。开篇“病身兼稚子,田舍劣相容”直接点出自己的处境,病体缠身还要照顾孩子,简陋的田舍勉强容身,奠定了全诗略带愁苦却又平静的基调。
诗中对乡村景象的描写细腻生动,“树少栖禽杂,村孤守犬重”“汀洲藏晚弋,篱落露寒舂”等句,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乡村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野弁欹还整,家书拆又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状态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有对远离官场、安于农耕生活的平静,如“迹共公卿绝,贫须稼穑供”;又有对世事的关注,“南北唯闻战”一句流露出对战乱的忧虑;还表现出自身的矛盾,“大春虽苦学,叔夜本多慵”体现了他既努力又疏懒的性格。最后“直使貂裘弊,犹堪过一冬”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
全诗情景交融,将个人的生活境遇、情感与乡村景象、社会现实巧妙结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一生仕途不顺,曾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等。这首《江墅言怀》便是他隐居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病中与幼子相依为命、远离官场、安于农耕却又心系世事的复杂情怀。当时唐朝已处于衰落时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这也在诗中有所体现,如“南北唯闻战”一句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