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

陆龟蒙 〔唐朝〕

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熔造日,江海问渔扉。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已经告捷东吴的政务,刚刚交出官印回归故里。

上天应当酬报坚贞不屈的气节,人们不会冒犯您的威严。

江边上的百姓思念您能再次被任用,朝廷之上也盼望您来缓解饥馑。

紫泥封缄的夜间诏书,金銮殿上赏赐的春日官衣。

对着美酒情怀何等悠远,构思诗句思绪极其精微。

等待朝廷重新任用、施展抱负的日子,到江海之间寻访渔户的柴门。

1. 陆龟蒙: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等,其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也有部分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2. 六韵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每六韵(十二句)为一首,讲究押韵和平仄,是古代文人唱和、抒情的常用诗体。

3. 紫泥封诏:古代皇帝的诏书常用紫泥封缄,加盖印玺,以示郑重,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和诏书的重要性。

4. 左契:在古代,契券是重要的凭证,左契通常由持有者保存,作为权力或债务的证明,诗中以左契代指官印,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制度。

  • 谨和:恭敬地唱和。
  • 谏议:指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名。
  • 罢郡:指卸任郡守之职。
  • 叙怀:抒发情怀。
  • 六韵:古诗中每两句为一韵,六韵即十二句。
  • 东吴:指古代吴国地区,此处泛指江南一带。
  • 左契:古代官府用来作为凭证的契券,分左右两半,左契由官员持有,此处代指官印。
  • 苦节:坚贞不屈的气节。
  • 寒威:指威严,使人敬畏的气势。
  • 重借:再次被任用。
  • 朝端:朝廷之上。
  • 载饥:遭受饥饿,此处指百姓的饥馑状况。
  • 紫泥:古代用来封缄诏书的紫色泥土。
  • 春衣:春日的官衣,代指朝廷的赏赐和恩宠。
  • 熔造:指朝廷重新任用人才,施展才能。
  • 渔扉:渔户的柴门,代指隐居的生活。

《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是陆龟蒙的一首唱和之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脉络。首联“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开门见山交代了谏议大夫在东吴的政务已经处理完毕,刚刚交出官印回乡这一事件,为全诗奠定了叙事的基础。

颔联“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是对这位大夫品格的赞美,说上天会酬报他的坚贞气节,人们也不敢冒犯他的威严,从天地和人事两个层面凸显其高尚品格和令人敬畏的形象。

颈联“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视角转向外界对他的态度,江边百姓希望他能再次被任用,朝廷也盼望他能解决饥馑问题,这两句通过他人的期盼,侧面反映出他在任时的功绩和影响力。

接下来“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看似是对过往朝廷恩宠的回忆,实则暗含着对他未来可能被重新起用的期待。而“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则描绘了他罢郡后的生活状态,饮酒赋诗,心境悠远,思绪细腻,展现了他即使不在官位也能保持的高雅情趣。

最后“待升熔造日,江海问渔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他能再次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抱负的期盼,又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便无法再入仕途,归隐江海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唱和与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为官之道、人生境遇的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谏议大夫罢郡叙怀展开,层次分明,情感真挚。首联点明对方卸任回归的事实,简洁明了。颔联赞扬其坚贞的气节和威严,体现出人们对他的敬重。颈联从百姓和朝廷两个角度,写出对他的思念与期盼,侧面烘托其政绩卓著。

尾联前两句描绘了对方罢郡后的生活情景,对酒赋诗,情怀悠远,思绪精微,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最后两句则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既希望对方能再次被朝廷任用,施展才华,又暗示了若不得志也可归隐江海的豁达。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情感丰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关切。

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农学家,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这首诗是他为唱和一位卸任的谏议大夫而作。当时这位谏议大夫在东吴地区任职,卸任后回归故里,陆龟蒙便写下此诗,既表达了对对方为官期间政绩的肯定,也抒发了对其罢郡后心境的理解,同时蕴含着对朝廷任用贤才的期盼。

作者信息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