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自古好风烟,盗束兵缠已半年。
访戴客愁随水远, 浣纱人泣共埃捐。
临焦赖洒王师雨,欲堕重登刺史天。
早晚山川尽如故,清吟闲上鄂君船。
越溪自古好风烟,盗束兵缠已半年。
访戴客愁随水远, 浣纱人泣共埃捐。
临焦赖洒王师雨,欲堕重登刺史天。
早晚山川尽如故,清吟闲上鄂君船。
越溪自古以来就是风景优美的地方,然而被盗匪与兵祸纠缠已经有半年之久。
像王徽之访戴安道那样的雅客,如今愁绪如流水般蔓延远方;昔日浣纱的女子,如今却与尘埃一同悲泣。
危难之际,全依靠朝廷的军队如及时雨般降临;国家将倾之时,又因刺史的努力得以重新稳固。
只盼望山川早日恢复往日的模样,到时便能悠闲地吟诵着诗句,登上鄂君那样的游船畅游。
1. 陆龟蒙:晚唐诗人、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峻拔。
2. 用典:诗中“访戴客”“鄂君船”均为典故,用典可使诗歌内涵更丰富,表达更含蓄。
3. 律诗:本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4. 越地:古代越族所居之地,大致在今浙江、福建一带,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
《伤越》是陆龟蒙的一首现实主义诗作,诗人通过对越地战乱前后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开篇先描绘越溪昔日的美景,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出战乱带来的破坏,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中间两联分别从文人与百姓的角度,展现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愁随水远”“共埃捐”等词句将人们的痛苦形象地表现出来。而后写王师和刺史带来的转机,给人以希望。最后以对未来的憧憬作结,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学习这首诗,不仅要体会其情感,还要注意其中典故的运用和律诗的格律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晚唐的社会风貌和诗歌艺术。
全诗以越地的兴衰为线索,情感沉郁而真挚。首联“越溪自古好风烟,盗束兵缠已半年”对比鲜明,昔日风光秀丽之地如今饱受战乱之苦,奠定了全诗悲怆的基调。颔联“访戴客愁随水远,浣纱人泣共埃捐”运用典故,既写文人雅士的忧愁,又写百姓的悲惨遭遇,展现了战乱对不同阶层的影响。颈联“临焦赖洒王师雨,欲堕重登刺史天”写出了朝廷军队和地方官员对稳定局势的作用,透露出一丝希望。尾联“早晚山川尽如故,清吟闲上鄂君船”则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热切期盼,意境悠远,余味深长。全诗语言凝练,用典贴切,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陆龟蒙是晚唐诗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越地曾遭受盗匪侵扰和兵祸之灾,这首诗便是诗人有感于越地历经战乱后的残破景象而作,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