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仙三首

陆龟蒙 〔唐朝〕

闻道阳都女,连娟耳细长。

自非黄犊客,不得到云房。

但服镮刚子,兼吟曲素词。

须知臣汉客,还见布龙儿。

神烛光华丽,灵祛羽翼生。

已传餐玉粒,犹自买云英。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第一首:听说阳都那位女子,有着纤美的身姿和修长的耳朵。如果不是像黄犊那样有仙缘的人,就无法到达她那云雾缭绕的住所。

第二首:只需服用那神奇的镮刚子,同时吟诵着玄妙的曲素词。要知道那些曾在汉朝为官的仙人,还能见到那传说中的布龙儿。

第三首:神烛发出华丽的光彩,灵性去除后生出了羽翼。已经传说能以玉粒为食,却还在购买那仙药云英。

1. 陆龟蒙: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齐名,并称“皮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也有不少涉及隐逸和仙道思想的内容。

2. 怀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主要抒发对仙人、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往往与道家思想相关。

3. 道家典故:诗中运用了多个道家典故和意象,如玉粒、云英、镮刚子等,这些都是道家修仙文化中的常见元素。

4.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在风格上往往较为清丽、含蓄,常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的描绘来表达情感,陆龟蒙的这组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 阳都女:指传说中的仙女。
  • 连娟:形容女子姿态纤美。
  • 黄犊客:指有仙缘的人,黄犊是传说中与仙人相关的形象。
  • 云房:指仙人居住的房屋,因处于云雾之中而得名。
  • 镮刚子:传说中的仙药。
  • 曲素词:指道家玄妙的经文或诗词。
  • 臣汉客:指曾在汉朝为官后来成仙的人。
  • 布龙儿:传说中的仙物。
  • 神烛:具有神奇力量的蜡烛。
  • 灵祛:去除凡俗之气,获得灵性。
  • 餐玉粒:以玉粒为食物,是道家修仙的一种说法。
  • 云英:传说中的仙药名。

《怀仙三首》是陆龟蒙表达对仙境向往的组诗。在讲解时,首先要结合晚唐的社会背景,让读者理解诗人为何会产生对仙境的向往。当时社会动荡,诗人仕途无望,便将精神寄托于虚幻的仙境之中。

对于每一首诗,要逐句解析其中的意象和典故。比如第一首中的“阳都女”和“云房”,营造出神秘的仙境氛围,“黄犊客”则暗示了仙缘的重要性。第二首中的“镮刚子”和“曲素词”是修仙的关键元素,体现了道家修仙的方式。第三首的“神烛光华丽,灵祛羽翼生”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成仙后的状态。

还要引导读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以及语言的锤炼。这组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读者在感受仙境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另外,结合陆龟蒙的其他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组《怀仙三首》的内涵。

这三首诗围绕“怀仙”主题,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道家典故,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

第一首诗先描绘阳都女的美丽身姿,再点出只有有仙缘之人才能进入其居所,既写出了仙人的神秘,又暗示了仙凡有别,引人遐想。

第二首诗提及服用仙药、吟诵经文等修仙之事,以及汉朝成仙之人和仙物布龙儿,进一步展现了道家修仙的世界,表达了对修仙得道的向往。

第三首诗通过神烛、羽翼、玉粒、云英等意象,描绘了仙人的生活场景和修仙的状态,画面华丽而神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整体来看,这三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将对仙境的向往融入到具体的意象和场景之中,体现了陆龟蒙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陆龟蒙本人仕途不顺,后来隐居松江甫里,过着闲适的生活。他对道家思想有所涉猎,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仙境、仙人的向往,以此寄托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怀仙三首》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仙人、仙境的描绘,抒发了他超脱尘世、追求逍遥自在的心境。

作者信息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