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
王戎似电休推病,周顗才醒众却惊。
芳景渐浓偏属酒,暖风初畅欲调莺。
知君不肯然官烛,争得华筵彻夜明。
江南水乡的春天少有晴天,偶遇花开之日便举杯畅饮。 王戎般机敏的人莫要推辞病酒,周顗醉醒后的风采更令众人惊叹。 渐浓的春景最宜佐酒,和暖的春风中黄莺也开始啼鸣。 知你不肯点燃官府的蜡烛,怎能让这华美宴席彻夜通明?
这首诗展现了典型的唐代文人交游场景。诗人通过"少遇晴"与"且飞觥"的对比,突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中间两联巧妙用典:王戎典强调友人机敏,周顗典暗指宴饮之欢。尾联"不肯然官烛"的细节描写,既体现唐代官员的廉洁规范,又含蓄赞美友人的品格。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用典贴切,体现了晚唐七律的艺术特色。
全诗以春日宴饮为主线,首联点明江南多雨的春季特征和及时行乐的态度;颔联用王戎、周顗的典故,既写宴饮之酣畅,又暗赞友人才情;颈联转入景物描写,以"芳景""暖风"烘托宴饮氛围;尾联通过"官烛"的细节,含蓄赞美友人廉洁自持的品格。诗中用典自然,语言明快,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的风雅情趣。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是羊昭业酬答友人皮日休(字袭美)宴请的次韵之作。当时文人雅集盛行,诗中既描写春日宴饮之乐,又通过典故暗含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反映了晚唐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