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

司空图 〔唐朝〕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御礼征奇策,人心注盛时。

从来留振滞,只待济临危。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第一首:

饮茶后的清爽激发了作诗的灵感,清朗的天空净化了求道之心。

只留下一只仙鹤,除此之外便是空旷的树林。

第二首:

君王的诏书征集奇妙的策略,人们的心都关注着昌盛的时代。

从来都保留着振兴困厄的力量,只等待着在危难之时济世救民。

1. 司空图:晚唐重要诗人、诗论家,著有《二十四诗品》,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理论有重要贡献。

2. 晚唐诗歌特点:多反映社会动荡、个人身世感慨,风格或清丽婉约,或沉郁顿挫,常带有感伤色彩。

3. 即事诗:是古诗的一种题材,多就眼前所见所闻所感创作,内容真实自然,情感真挚。

4. 鹤在古诗中的意象:常象征高洁、清雅、长寿,也常与隐士、仙人相伴,代表着超脱世俗的情怀。

  • 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 茶爽:饮茶后神清气爽的感觉。
  • 添诗句:激发了写诗的灵感。
  • 天清:天空清朗。
  • 莹道心:使求道之心变得纯净明亮。莹,使...晶莹。
  • 御礼: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 征奇策:征集奇妙的计策、策略。
  • 注盛时:关注着兴盛的时代。
  • 振滞:振兴困厄、停滞的事物或局面。
  • 济临危:在危难之时救助。济,救助。

《即事二首》是司空图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

先看第一首,开篇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写起,“茶爽添诗句”不仅写出了饮茶带来的身体舒适,更点出了这种舒适感对创作的激发作用,体现了生活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天清莹道心”则将视野投向自然,清朗的天空仿佛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使其求道之心更加纯粹,这是诗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提升心境的体现。后两句“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营造出空寂清幽的氛围,一只鹤在空林中,画面感极强,既表现了环境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再看第二首,视角转向社会与国家。“御礼征奇策”表明朝廷正在积极寻求治国良策,“人心注盛时”则反映出百姓对盛世的期盼,这两句勾勒出当时的社会心态。而“从来留振滞,只待济临危”则是诗人内心的表白,说明他一直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既有对个人宁静生活的享受,也有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一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两句,将饮茶后的舒适与清朗天空下的心境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与内心的纯净。“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空寂的环境,鹤的存在更显林之空,体现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宁静生活的喜爱,也暗含着一种孤高的情怀。

第二首诗则转向对时局的关注。“御礼征奇策,人心注盛时”反映出当时朝廷征集良策、人们期盼盛世的社会状况。“从来留振滞,只待济临危”则抒发了诗人虽可能身处闲居,却依然怀有济世救民、振兴国家的抱负,展现了其心系天下的责任感。两首诗一静一动,一隐一显,既表现了诗人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也体现了其对国家社会的关怀,意境与情感相互补充,耐人寻味。

司空图是晚唐诗人、诗论家,经历了唐朝由衰转亡的时期。他一生仕途起伏,后隐居不仕。这两首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或对时局有所感慨之时。当时唐朝社会动荡,政治局势复杂,诗人既有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怀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些情感在诗中有所体现。

作者信息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古诗数量:275名句数量: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