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网虽皆困,搴笼喜共归。
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
婴网虽皆困,搴笼喜共归。
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
你们虽曾一同被网困住,身陷樊笼,如今能被从笼中取出,一同回归自然,实在是可喜之事。我本没有期望你们会报答我,日后若是再相见,只希望你们不要惊慌飞走才好。
1. 作者相关:司空图是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其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对后世诗歌创作和批评影响深远。
2. 节日文化: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文人墨客也常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3. 诗歌意象:诗中的“雉”即野鸡,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自由、野性等。“网”“笼”则常代表束缚、困境。
4. 诗歌体裁: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讲究对仗和押韵,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一下这首诗。《上元放二雉》是唐朝诗人司空图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在上元节这一天,诗人放飞两只被困野鸡的情景。
从诗句来看,开篇“婴网虽皆困,搴笼喜共归”,清晰地交代了野鸡的遭遇和结局。它们曾经一同被网困住,处于困境之中,而当诗人打开笼子,它们得以一同回归自然,这种重获自由的喜悦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这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野鸡挣脱束缚、飞向天空的画面。
再看“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这两句更能体现诗人的心境。诗人放飞野鸡,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不期望得到它们的报答,唯一的心愿就是下次相见时,它们不要因为害怕而惊慌飞走。这简单的话语中,充满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一种纯粹的善意。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唐朝末年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也常常处于不安与束缚之中,诗人通过放飞野鸡这一行为,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困境的渴望。同时,作为一首节日里创作的诗,也为上元节增添了一份特殊的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描写,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前两句“婴网虽皆困,搴笼喜共归”,简洁地描绘了野鸡从被困到被放飞的过程,“皆困”写出了它们曾经的处境,“喜共归”则流露出野鸡重获自由的喜悦,也暗含了诗人释放它们时的欣慰之情。
后两句“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更是点睛之笔,诗人表明自己放飞野鸡并非为了得到回报,只希望它们能安心生活,下次相见时不必惊慌。这体现了诗人纯粹的善意和对生命的尊重,不图回报的洒脱与豁达跃然纸上。全诗以小见大,通过对放飞野鸡这一寻常小事的描写,传递出对自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关怀,引人深思。
司空图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上元节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赏灯、祈福等习俗。诗人在这一节日里,将被困的两只野鸡放飞,可能是借这一行为寄托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也可能蕴含着对生命的珍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或许也如同这被困的野鸡一般,受到诸多束缚,诗人通过放飞野鸡的举动,表达出一种对摆脱困境、回归本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