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黠虽多变,兵骄即易乘。
犹须劳斥候,勿遣大河冰。
虏黠虽多变,兵骄即易乘。
犹须劳斥候,勿遣大河冰。
敌军虽然狡猾多变,但他们的士兵一旦骄傲自大,就容易被我们利用机会。
仍然需要让侦察兵辛勤劳作,时刻警戒,不要让大河结冰(给敌军可乘之机)。
1. 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其诗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风沉郁。
2. 斥候:古代军队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士兵,是军队获取敌方信息的重要力量。
3. 诗歌体裁:此诗为五言绝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抒发简洁而深刻的情感和见解。
4. 晚唐社会背景:晚唐时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许多文人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乱前上卢相》是唐朝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战乱爆发前呈给卢姓宰相的作品。
从内容上看,诗人首先分析了敌方的情况,指出敌军虽然狡猾,但也存在可乘之机,即当他们的士兵骄傲时,我方可以抓住机会打击他们。这是一种辩证的军事思想,既看到了敌方的优势,也看到了其潜在的弱点。
接着,诗人提出了具体的防御建议。他认为必须让侦察兵辛勤工作,时刻侦察敌情,不能有丝毫懈怠。同时,特别提到要警惕大河结冰,因为大河结冰可能会给敌军提供渡河的便利条件,这体现了诗人对军事细节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具有实用价值的军事建言诗,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晚唐时期文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他们以笔为武器,为国家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这首诗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军事见解和强烈的忧国情怀。
前两句“虏黠虽多变,兵骄即易乘”,既指出了敌军的狡猾多变,又点明了敌军可能存在的弱点——士兵骄傲,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方进攻的好时机。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敌方情况的精准分析,展现了其敏锐的洞察力。
后两句“犹须劳斥候,勿遣大河冰”,则是诗人提出的具体建议。他强调要让侦察兵时刻保持警惕,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同时特别提醒不要让大河结冰,以防敌军借冰渡河。这两句体现了诗人考虑问题的周全细致,以及对军事防御的高度重视。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字字千钧,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军事防御的深刻思考融入其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此诗题为“乱前上卢相”,“乱前”表明诗作于战乱发生之前,“上卢相”说明是呈给当时担任宰相的卢姓官员的。从诗的内容来看,当时可能面临着外族入侵或军事冲突的潜在威胁,诗人针对当时的军事形势,向卢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司空图生活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可能促使诗人对军事防御等问题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