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器

司空图 〔唐朝〕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楼下的公孙大娘曾经以剑舞技艺闻名一时,徒然让女子们都喜爱上了军装打扮。

潼关一战战败后,吴地的士兵们十分欢喜,他们簇拥着马匹来到骊山,争相观看皇帝的温泉。

1. 公孙大娘:唐代著名舞蹈家,以剑舞著称,其技艺在当时影响深远,甚至对书法等艺术领域也有启发。

2. 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

3. 潼关:古代重要关隘,位于今陕西潼关县北,是关中地区的东大门,在安史之乱中战略地位重要。

4. 骊山华清宫:唐代著名皇家园林,以温泉闻名,是皇帝避暑游乐之地,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 公孙:指公孙大娘,唐代著名的剑舞艺人。
  • 擅场:指技艺高超,压倒全场。
  • 空教:徒然使,白白地让。
  • 军装:军人的服装,这里代指剑舞相关的装扮。
  • 潼关一败:指安史之乱中潼关失守这一事件。
  • 吴儿:指安史叛军,因叛军多为吴地之人,此处为贬称。
  • 簇马:簇拥着马匹。
  • 骊山:位于今陕西临潼,山上有华清宫,宫内有温泉。
  • 御汤:指皇帝所用的温泉。

《剑器》这首诗是司空图对唐朝由盛转衰的一段历史的缩影式描绘。开篇先写公孙大娘的剑舞风采,那是盛唐气象下艺术繁荣的体现,女子们因喜爱剑舞而钟情军装,展现出一种昂扬的风貌。然而,"潼关一败"打破了这一切,叛军的欢喜与骊山御汤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暗示着昔日的繁华已被战乱摧毁。

诗人通过这种今昔对比的手法,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承载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沉忧思。我们在品读这首诗时,要结合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诗人借景抒情、以史咏怀的写作技巧。同时,诗中涉及的公孙大娘、潼关、骊山等元素,也是了解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诗歌前两句追忆往昔公孙大娘剑舞的盛况,"擅场"一词凸显其技艺之精湛,而"空教女子爱军装"则从侧面反映出剑舞的影响力。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潼关战败后叛军的嚣张行径,"吴儿喜"与前两句的盛景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对国家衰败的痛惜之情。全诗以小见大,通过前后场景的对比,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

此诗创作于唐朝,当时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中,潼关失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唐朝的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司空图通过这首诗,借对往昔剑舞盛景和如今战乱局势的对比,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作者信息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古诗数量:275名句数量: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