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犹如从矿石中提炼出黄金,如同从铅中提取出白银。
超越世俗的心境进行锤炼,完全摒弃那些杂质污点。
空明的水潭映照着春光,古老的铜镜映照出精神。
本体质朴纯粹蕴含着洁净,借着月光回归本真的状态。
抬头仰望星辰,放声歌唱隐逸的高人。
今天的流水,有着明月般纯净的前身。
1. 《诗品二十四则》:是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歌理论著作,以四言诗的形式品评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对后世诗歌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司空图:晚唐著名诗人、诗论家,其诗歌理论强调“韵味说”,注重诗歌的意境和含蓄之美。
3. 洗炼:作为诗歌风格之一,指诗歌语言精炼、意境纯净,去除冗余和浮华,达到简洁而意蕴深厚的境界。
4. 比喻手法:此则大量运用比喻,如将诗歌创作比作提炼金银,将洗炼后的意境比作空潭、古镜等,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5. 意象运用:诗中“空潭”“古镜”“星辰”“流水”“明月”等意象,都具有纯净、澄澈的特点,共同服务于“洗炼”的主题表达。
《诗品二十四则·洗炼》是司空图对诗歌“洗炼”风格的精彩阐释。首先,我们要理解“洗炼”并非简单的删减文字,而是如同提炼金银一般,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需要诗人有“超心炼冶”的境界,摒弃一切杂质。
诗中用“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这样鲜明的意象,告诉我们洗炼的诗歌能像空潭映照春光、古镜照见精神一样,清晰而深刻地展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美。它要求诗歌保持质朴本真,“体素储洁,乘月返真”,回归自然纯净的状态。
最后两句“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更是点睛之笔,让我们明白洗炼的诗歌就像流水和明月,有着纯净的本质,能穿越时空,带给读者永恒的美的享受。理解这一则,有助于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诗歌时,注重意境的纯净和语言的精炼,追求那种言简意丰、余味悠长的艺术效果。
此则以生动的比喻开篇,“犹矿出金,如铅出银”,形象地说明了诗歌创作需要经过精心提炼的过程,去除杂质,保留精华。“超心炼冶,绝爱缁磷”则强调了诗人应具备超脱的心境,致力于剔除作品中的瑕疵,追求纯粹的艺术境界。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两句,以空潭映春、古镜照神的意象,描绘出洗炼后的诗歌所具有的澄澈、深刻的意境,能够清晰地展现事物的本质与精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进一步阐述了诗歌应保持质朴的本体,蕴含洁净的内涵,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
最后“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隐逸高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纯净的氛围,呼应了“洗炼”的主题,表明洗炼后的诗歌如同流水、明月般,具有永恒的纯净之美,能带给人超脱世俗的审美体验。
《诗品二十四则》是司空图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他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诗坛存在着一些追求华丽辞藻、内容空洞的不良风气。司空图主张诗歌应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自然、含蓄、韵味等美学特质。《洗炼》作为其中一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诗歌精炼纯净、去除浮华的创作要求,是他针对当时诗坛状况提出的创作理念,希望引导诗歌创作回归质朴本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