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归树下,青草恋江边。
三楚足深隐,五陵多少年。
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
岐路在何处,西行心渺然。
白衣归树下,青草恋江边。
三楚足深隐,五陵多少年。
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
岐路在何处,西行心渺然。
穿着白色布衣回到树下,青青的野草眷恋着江边。
三楚之地足以让人深深隐居,五陵一带多是年少有为的人。
在寂静冷落中听到杜鹃的啼叫,那清越绝妙的声音里满含着如湘水琴弦般的哀怨。
岔路究竟在何处?向西前行,心中一片渺茫。
1. 张乔,晚唐诗人,与许棠、喻坦之等人并称“咸通十哲”,其诗多写山水景物和羁旅愁思。
2. 三楚,是古代对楚地的划分,不同文献记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西楚、东楚、南楚,大致涵盖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
3. 五陵,指汉代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位于长安附近,是当时豪门贵族的聚居地,后常被用作咏史怀古或指代权贵之地的意象。
4. 蜀魄,即杜鹃鸟,因传说与蜀帝杜宇有关,其啼声哀婉,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悲伤、思念等情感。
5. 岐路,在古诗中常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多用来表达迷茫、彷徨的心境。
《将离江上作》是晚唐诗人张乔的一首抒情佳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从题目“将离”就可看出,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际复杂情感的诗作。
首联通过“白衣”“树下”“青草”“江边”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但“归”和“恋”又让这画面带上了一丝不舍之情,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颔联两句形成对比,“三楚足深隐”体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五陵多少年”则可能暗示着对另一种生活——仕途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颈联引入“蜀魄”和“湘弦”,这两个意象本身就带有哀怨的色彩,在寂寥的环境中,更能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让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尾联是情感的集中爆发,“岐路在何处”的疑问和“西行心渺然”的感慨,将诗人面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当时的彷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将离别之愁、前途之惑等情感完美融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联“白衣归树下,青草恋江边”以景物起兴,描绘出诗人身着白衣回到树下,江边青草仿佛也饱含眷恋之情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带不舍的氛围,暗含诗人对江边之地的留恋。
颔联“三楚足深隐,五陵多少年”将三楚之地适合隐居与五陵多少年才俊进行对比,既流露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可能暗含对仕途的些许思考。
颈联“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借杜鹃啼声和湘弦哀怨之声,融入孤寂之情,以声衬寂,进一步渲染了凄凉哀怨的氛围,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尾联“岐路在何处,西行心渺然”直抒胸臆,点出诗人面对岔路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西行之路让其内心充满渺茫之感,收束全诗,将迷茫怅惘的情绪推向高潮。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将诗人离别的不舍、对未来的迷茫等复杂情感巧妙地融入景物与叙事之中,引人深思。
张乔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羁旅愁情、隐逸之思等。此诗题为《将离江上作》,从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即将离开江边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处于漂泊途中,面临着前路的选择,内心充满迷茫与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复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