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览刘书记新诗

李山甫 〔唐朝〕

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绝更无过。

溪风满袖吹骚雅, 岩瀑无时滴薜萝。

云外山高寒色重,雪中松苦夜声多。

静酬嘉唱对幽景,苍鹤羸栖古木柯。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书记您寄来新写的诗篇,那温和清绝的意境真是无与伦比。

溪谷的清风满袖,仿佛吹拂着诗中的文雅之气;山岩的瀑布无时无刻不在滴落在薜荔和女萝上。

云层之外的山峰高远,寒冷的色调浓重;大雪中的青松在夜晚承受着严寒,发出的声响格外多。

静静地酬和您的佳作,面对着这幽静的景色,只见一只苍老瘦弱的仙鹤栖息在古老树木的枝桠上。

1. 记室:古代官名,主要掌管文书、记录等工作,在不同朝代职责略有差异,此处是对刘书记的称呼。

2. 骚雅:文学典故,“骚”指《楚辞》中的《离骚》,“雅”指《诗经》中的《小雅》,二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后常用“骚雅”代指文学才华或文雅的诗文。

3. 薜萝:两种蔓生植物,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描绘清幽、隐逸的环境,是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意象。

4. 情景交融: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对友人诗作的赞美与山中的清幽景色结合在一起,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含蓄、深沉,也让景色的描绘更富有情感内涵。

  • 记室:古代官名,此处指刘书记。
  • 蔼然:温和、和善的样子,此处形容诗的意境。
  • 清绝:清丽绝妙。
  • 骚雅:指诗文的文雅之气,源于《诗经》的《小雅》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文学才华。
  • 薜萝:薜荔和女萝,都是一种蔓生植物,常攀附在树木或岩石上。
  • 高寒色重:指山峰高远寒冷,呈现出浓重的冷色调。
  • 嘉唱:美好的诗篇,指刘书记寄来的新诗。
  • 幽景:幽静的景色。
  • 苍鹤:苍老的仙鹤。
  • 羸栖:瘦弱地栖息。
  • 古木柯:古老树木的枝桠。

我们先来了解这首诗的整体脉络,开篇诗人直接表达了收到刘书记新诗后的感受,对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就像我们收到朋友的珍贵礼物,第一时间会表达自己的喜爱和赞赏一样。

接着,诗人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对诗作的赞美上,而是描绘了自己在山中所见的景色。溪风、岩瀑、高山、积雪、青松,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幽冷寂的山中画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读着友人的新诗,是何等的惬意与宁静。

诗中的意象也很有讲究,比如“薜萝”常出现在描绘隐逸环境的诗词中,暗示了诗人可能过着一种远离世俗的生活;“雪中松”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能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情怀。

最后一句“苍鹤羸栖古木柯”,以一幅静态的画面收尾,苍鹤、古木,都给人一种古朴、悠远的感觉,与前面的清幽景色相呼应,也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诗作的欣赏,更能体会到他对山中清幽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接赞美刘书记寄来的新诗,“蔼然清绝更无过”一句,高度评价了诗的温和清丽、绝妙无双,奠定了全诗对友人诗作赞赏的基调。

颔联和颈联转而描写山中景色,“溪风满袖吹骚雅,岩瀑无时滴薜萝”,清风满袖,仿佛带着诗中的文雅之气,岩瀑滴落于薜萝之上,动静结合,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云外山高寒色重,雪中松苦夜声多”,描绘了高远寒冷的山峰和雪中青松的景象,既写出了山的高峻、环境的寒冷,又通过青松在雪中的坚韧,暗含着一种不屈的品格,同时“夜声多”也增添了山间的静谧感。

尾联“静酬嘉唱对幽景,苍鹤羸栖古木柯”,将情景融为一体,诗人在幽静的景色中酬和友人的佳作,以苍鹤栖息于古木枝桠的画面作结,更添古朴清幽之感,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以诗会友的高雅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既赞美了友人的诗作,又展现了山中景色的清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诗题“山中览刘书记新诗”可知,这是诗人李山甫在山中读到刘书记寄来的新诗后所作。当时李山甫可能正居于山中,收到友人的新诗,被诗中的意境所打动,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回应友人,既赞美了友人的诗作,也描绘了自己所处的山中景色,抒发了对这种清幽环境的喜爱以及与友人以诗唱和的雅趣。由于相关史料记载有限,具体的创作年份及更详细的背景暂不明确,但从诗句中可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氛围。

作者信息
李山甫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

古诗数量:88名句数量: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