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劈裂雷斧痕,龙泉切璞青皮皴。
直方挺质贞且真, 当庭卓立凝顽神。
春雨流膏成立文,主人性静看长新。
明月夜来回短影,何如照冷太湖滨。
云根劈裂雷斧痕,龙泉切璞青皮皴。
直方挺质贞且真, 当庭卓立凝顽神。
春雨流膏成立文,主人性静看长新。
明月夜来回短影,何如照冷太湖滨。
石根被雷斧劈裂留下痕迹,像龙泉宝剑切割玉石露出带皱的青皮。
石板方正挺直的质地坚贞且纯真,在庭院中卓然挺立凝聚着沉稳的神情。
春雨如脂膏般流淌在石板上形成花纹,主人性情恬静观赏着它,觉得它常看常新。
明月在夜晚升起,映照出石板的短影,这又怎比得上在清冷的太湖边照影呢。
1. 李咸用:晚唐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多为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涉及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
2. 比喻手法:诗中“云根劈裂雷斧痕,龙泉切璞青皮皴”运用比喻,将石板的纹理比作雷斧劈过的痕迹,将石板的形成比作宝剑切割玉石,使描写更形象生动。
3. 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对石板坚贞、纯真品性的赞美,寄托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这种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
4. 古诗结构:本诗为七言律诗,共四联八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唐诗的典型特征。
《石版歌》是晚唐诗人李咸用的一首咏物佳作。开篇两句,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把石板的纹理形容成雷斧劈裂的痕迹,又将其比作被龙泉宝剑切割过的玉石,既写出了石板的古老与坚硬,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接下来两句,诗人直接赞美石板的品性,“直方挺质贞且真”不仅是对石板外形和质地的描述,更暗含着对正直、坚贞品格的肯定,“当庭卓立凝顽神”则赋予石板以人的神态,使其仿佛一位沉稳坚毅的君子立于庭院之中。
春雨过后,石板上形成了自然的花纹,主人性情恬静,在观赏中感受到石板的常新之美,这既写出了石板与自然的交融,也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共鸣。
最后,诗人由眼前明月照石板的景象,联想到太湖滨的清冷之景,以反问的语气引发思考,让石板的形象超越了眼前的庭院,具有了更深远的意境。整首诗看似写石,实则写人,借石板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与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石版”展开,首联以“雷斧痕”“龙泉切璞”的比喻,生动描绘出石板形成的奇特与质地的坚硬,赋予石板不凡的来历。颔联直接赞美石板“直方挺质贞且真”的品性,将其人格化,使其成为坚贞纯真的象征。颈联写春雨滋润石板形成美丽花纹,以及主人静观石板常看常新的感受,融入了人的情感,让石板与观者之间产生了联系。尾联以明月照影作比,将石板置于更广阔的意境中,引发读者联想,余味悠长。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通过对石板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对现实的感慨、对自然的赞美等情感。《石版歌》具体创作背景虽无明确记载,但从诗中对石板的细致描绘来看,可能是诗人在观察某块具有独特形态的石板后有感而发。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或器物的吟咏来寄托自己的情怀,此诗或许也蕴含着诗人对坚贞、质朴品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