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近汉阴,不复问华簪。
买酒宜城远,烧田梦泽深。
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
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
移家近汉阴,不复问华簪。
买酒宜城远,烧田梦泽深。
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
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
搬家到汉水边居住,不再关心官场的荣华富贵。
去宜城买酒路途遥远,在广阔的梦泽烧荒种田。
傍晚在山间看见鸟儿归巢,寒冷的水中只见鱼儿潜游。
和世间万物都没有牵累,整年都能顺从自己的本心。
1. 方干:晚唐诗人,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屡试不第,遂隐居鉴湖。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
2. 评事:古代官职名,始于隋炀帝时,属大理寺,掌管平决刑狱之事。
3. 云梦泽:古代江汉平原上的大湖,面积广阔,后逐渐淤积成陆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是文人笔下富有诗意的地理意象。
4. 汉阴:出自《庄子·天地》中“汉阴丈人”的典故,后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或隐居的生活。
5. 律诗:此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汝南过访田评事》是一首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五言律诗。开篇两句就为我们勾勒出田评事远离官场、迁居水边的形象,“不复问华簪”直接表明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摒弃。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来展现田评事的隐居生活。“买酒宜城远”体现了生活的质朴与些许不便,但这正是远离尘嚣的写照;“烧田梦泽深”则展现了在广阔天地间劳作的情景,充满了田园气息。“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鸟儿归巢、鱼儿沉水,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与隐居生活的氛围相得益彰。最后两句“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与升华,点明了这种生活的核心在于没有牵挂、顺应本心。整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田评事隐居生活的美好,也折射出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一部分文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内心本真的重视。
全诗描绘了田评事隐居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首联“移家近汉阴,不复问华簪”点明田评事迁居到汉水边,不再过问官场之事,奠定了全诗超脱世俗的基调。颔联“买酒宜城远,烧田梦泽深”通过写买酒路途远和烧田范围广,展现了田评事隐居生活的质朴与广阔。颈联“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以景衬情,傍晚的山、归巢的鸟、寒冷的水、下沉的鱼,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体现出隐居环境的清幽。尾联“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直抒胸臆,赞美田评事与万物无牵累、顺应本心的生活状态,也是诗人自己所追求的境界。整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方干是晚唐诗人,一生未仕,隐居生活是其诗歌常表现的主题。此诗是诗人拜访田评事时所作,从诗中内容来看,田评事可能也过着隐居生活。当时社会动荡,官场黑暗,不少文人选择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描写田评事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拘无束、顺应本心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