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上人游方

方干 〔唐朝〕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

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你精通佛家戒律仪轨,也通晓世俗学问;诗歌的灵感与禅意的奥妙相通。

烟雾缭绕的景色随着行人的离去而变换,你的风度仪态与万物一样闲适自在。

你曾在静室中以花供佛留下身影,也曾念咒净水度过空寂的山峦。

谁能理解你如浮云般漂泊无定的心境呢?你将在广阔的天地间悠然自在地游历。

1. 方干:晚唐诗人,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诗多写山水田园,亦有送别赠答之作,风格清润小巧,且多警句。

2. 游方僧人:指佛教中为了修行、参学、弘法而云游四方的僧人,他们不固定居住在某一寺庙,遍历各地,拜访名师,寻求佛法真谛,这种行为在唐代非常普遍。

3. 佛教术语:诗中"律仪""玄关""贯花""咒水"等均为佛教相关术语,体现了唐代佛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4. 律诗特点: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 道上人:对僧人的尊称,"上人"是佛教中对有德行的僧人的称呼。
  • 游方:指僧人云游四方,参访名师,弘法修行。
  • 律仪:指佛教的戒律和仪轨,是僧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 外学:指佛教以外的世俗学问。
  • 诗思:诗歌的构思与灵感。
  • 玄关:原指佛教禅宗的入道之门,这里指深奥的禅理、佛法的精髓。
  • 烟景:指烟雾缭绕的景色。
  • 风姿:指人的风度、仪态。
  • 贯花:佛教用语,指以花供佛,也可指僧人诵经时的姿态。
  • 静室:指僧人修行的安静居室。
  • 咒水:佛教中僧人通过念诵咒语加持清水,认为有祈福、驱邪等作用。
  • 空山:空寂的山峦。
  • 浮云意: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无拘无束的心境。

《送道上人游方》是一首充满禅意的送别诗,诗人方干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学识渊博、风度闲适、心境超脱的游方僧人的形象。

在讲解时,我们首先要注意诗中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元素。"律仪""玄关""贯花""咒水"等词语都与佛教紧密相关,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是把握诗歌内容的关键。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佛教的盛行以及对文人生活和创作的深刻影响。

其次,要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虽为送别之作,却没有传统送别诗中常见的伤感与不舍,而是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理解。诗人通过对道上人学识、风度、行为和心境的刻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意境优美,体现了方干诗歌清润小巧的风格特点。

最后,我们可以将这首诗放在唐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理解。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存,文人与僧人、道士的交往十分频繁。这种文化氛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这首送别诗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感受到唐代佛教文化的魅力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这首送别诗视角独特,没有过多的离愁别绪,而是着重刻画了被送者的形象与心境,展现出一种超脱旷达的意境。

首联"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从学识与修养两方面赞美道上人,既精通佛家戒律,又通晓世俗学问,连诗歌创作的灵感都能与深奥的禅理相通,展现出一位学识渊博、悟性高深的僧人形象。

颔联"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描绘了道上人出游的情景,景色随人变换,而他的风度却与万物一样闲适自在,将人的情态与自然之景融合,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颈联"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通过"贯花""咒水"等典型的佛教行为,既点出了道上人的僧人身份,又暗示了他修行的虔诚与游方的经历,"静室"与"空山"则形成了空间上的转换,体现出游方的特点。

尾联"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以浮云为喻,赞美道上人如浮云般无拘无束、悠然自在的心境,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境界的认同与向往,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高远。

方干是晚唐诗人,一生未仕,隐居于镜湖一带,与僧人、道士多有交往。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云游的僧人所作。唐代佛教盛行,僧人游方参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遍历名山大川,拜访高僧大德,一方面精进修行,另一方面也传播佛法。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赞美了友人的学识修养和洒脱风度,也表达了对友人游方生涯的理解与祝福。

作者信息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373名句数量: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