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方干 〔唐朝〕

举酒一相劝,逢春聊尽欢。

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

路上野花发,雨中青草寒。

悠悠两都梦,小沛与长安。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举起酒杯相互劝饮,恰逢春天姑且尽情欢乐。

在外漂泊时老朋友本就稀少,此次远别后再相见的日子难以预料。

路途上野花儿绽放,雨中的青草带着寒意。

心中萦绕着两个地方的悠悠梦境,一个是小沛,一个是长安。

1. 方干:唐代诗人,字雄飞,著有《方干诗集》。他的诗多以山水田园、送别赠友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2. 司马丞:古代官职名,司马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属官,丞为副职,沛县司马丞即沛县司马的副职。

3. 小沛: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沛县,历史悠久,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4. 长安:唐代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诗歌中常被提及,象征着朝廷、繁华等意象。

5. 羁旅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主要描写旅人在外漂泊的生活、情感,多抒发思乡、怀旧、离愁别绪等情感,这首诗就属于典型的羁旅送别诗。

  • 举酒:举起酒杯。
  • 一相劝:相互劝酒。
  • 逢春:正值春天。
  • 聊尽欢:姑且尽情欢乐。聊,姑且。
  • 羁游:在外漂泊游历。
  • 故交:老朋友。
  • 后期:日后相见的日期。
  • :开放,绽放。
  • 悠悠:形容思绪悠长。
  • 两都:这里指小沛和长安。
  • 小沛:地名,今江苏沛县,是友人赴任之地。
  • 长安:唐朝都城,今陕西西安。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是一首充满离别之情的诗作。开篇通过饮酒劝欢的场景,将离别的伤感隐藏在表面的欢乐之下。接着,诗人从自身羁旅的经历出发,点出与友人远别后相见之难,情感真挚动人。

中间两联,诗人由情入景,又由景生情。旅途上的野花绽放与雨中青草的寒意形成对比,既描绘了春日旅途的景象,又烘托出离别的凄清氛围,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

最后,诗人以“悠悠两都梦”作结,将对友人的牵挂和自身的思绪融入到对小沛和长安的思念之中,使得离别之情更加绵长深远。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情景交融,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佳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漂泊他乡的无奈。

首联“举酒一相劝,逢春聊尽欢”,以饮酒劝欢起笔,看似洒脱,实则隐含着离别的伤感。在春天这个本应欢乐的时节,诗人与友人只能借酒消愁,尽情欢乐也只是“姑且”为之,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颔联“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直接抒发离别后的担忧。诗人本身就处于羁旅之中,深知在外漂泊时朋友稀少的滋味,而此次友人远别,日后相见更是难上加难,将不舍与无奈之情表露无遗。

颈联“路上野花发,雨中青草寒”,转而描写友人旅途的景象。野花绽放本是美景,但“雨中青草寒”却增添了一丝凄冷之感,既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也烘托了离别的悲凉氛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尾联“悠悠两都梦,小沛与长安”,以思绪作结。友人前往小沛赴任,而诗人心中或许仍牵挂着长安,两个地方的梦境交织,既体现了对友人的牵挂,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感和复杂心绪,余味悠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为送别友人前往沛县担任司马丞一职而作。从诗中内容来看,当时正值春天,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面对友人的远任,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送别之情。方干一生仕途不顺,常年在外漂泊,对离别和羁旅的情感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也使得他在送别诗中更能抒发真挚的情感。

作者信息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373名句数量: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