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重复叠,何路访先生。
岂料多才者,空垂不世名。
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
莫问吟诗石,年年芳草平。
乱山重复叠,何路访先生。
岂料多才者,空垂不世名。
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
莫问吟诗石,年年芳草平。
层峦叠嶂的群山连绵起伏,哪条路才能寻访到您啊,先生。
真没想到像您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却只能空自留下举世无双的名声。
在清闲的官职上还能得以酣醉,微薄的俸禄也胜过耕田劳作。
不要再问当年您吟诗的那块石头了,年复一年,它早已被萋萋芳草所掩盖。
1.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诗奴”,以苦吟著称,注重诗句的锤炼,代表作有《寻隐者不遇》等。其诗风清奇僻苦,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2. 司仓:古代官职名,主要掌管仓库、租税等事务,属于地方行政官员中的佐吏。
3. 晚唐诗歌:晚唐时期的诗歌,相较于盛唐的雄浑壮丽、中唐的新变,更多地表现出社会动荡、个人失意等情感,风格多样,有的清丽婉约,有的奇崛冷艳,方干和贾岛都是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4. 以景起兴: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手法,指以描写景物开篇,引出下文的情感或主旨,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画面感。
5. 以景结情:诗歌结尾的一种手法,指用景物描写来收束全诗,将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中,不直接抒发,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诗歌余味无穷。
《寄普州贾司仓岛》是方干写给友人贾岛的一首寄赠诗,整首诗围绕着对贾岛的情感展开。开篇通过描绘险峻崎岖的山路,不仅写出了地理上寻访贾岛的困难,也暗示了两人之间可能存在的距离,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接着,诗人直接表达了对贾岛才华的赞叹和对其遭遇的惋惜。贾岛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斐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却只担任着清闲的小官,才华未能在仕途上得到充分施展,这让方干深感不平。
而后,诗人转而描写贾岛当下的生活状态,看似是在说这样的生活也有其可取之处,实则是一种无奈的安慰。毕竟对于有远大抱负的文人来说,清闲的官职和微薄的俸禄并非他们所追求的。
最后,诗人以“吟诗石”被芳草覆盖作结,既呼应了贾岛诗人的身份,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曾经贾岛在此吟诗赋词,如今却踪迹难寻,只剩下年年生长的芳草,让人不禁心生怅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平实却情感饱满,通过对景物、事件的描写,将对友人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文人的普遍境遇,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学习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诗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也能了解到晚唐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首联“乱山重复叠,何路访先生”,以写景起兴,描绘出群山连绵、道路难寻的景象,既点出了寻访贾岛的不易,也隐隐透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之情,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氛围。
颔联“岂料多才者,空垂不世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贾岛才华的肯定和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岂料”二字饱含感慨,“空垂”则道尽了才华无法施展的无奈,情感真挚强烈。
颈联“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从贾岛的现状入手,看似是在安慰友人,清闲的官职虽俸禄微薄,但也能饮酒自乐,胜过田间耕作的辛劳,实则暗含对其处境的同情,语调中带着一丝苦涩。
尾联“莫问吟诗石,年年芳草平”,以景结情,通过描写贾岛昔日吟诗的石头已被芳草覆盖,暗示时光流逝,友人的过往踪迹渐渐模糊,既有对友人往昔风采的追忆,也有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余味悠长。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将对友人的敬仰、惋惜、同情等复杂情感融入景物描写和叙事之中,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方干是晚唐诗人,贾岛也是晚唐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此诗是方干寄给时任普州司仓参军的贾岛的作品。当时贾岛可能处于仕途不顺、职位清闲的状态,方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贾岛的敬仰、对其才华未得充分施展的惋惜,以及对友人近况的关切。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仕途多有坎坷,许多有才华的诗人难以获得理想的职位,这首诗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