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
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
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
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愧居此职,随着翩翩行进的军队建立军营,书箱随着出征的骑兵进入塞外沙漠。
定会托大雁带去千里之外的书信,应该把三春的雪景当作鲜花来欣赏。
年纪渐长但报国之心始终不变,时局清明之处便可以安家立业。
到了秋天,不想像张翰那样因为思念鲈鱼而辞官,可想到故乡的鲈鱼却又不禁叹息。
1. 典故“张翰思鲈”: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等美味而辞官,后常用来表示思乡之情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律诗体裁: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对仗工整。
3. 古代官职相关:“趁职”指赴任,“建牙”指建立军营,反映了古代官员任职和军队驻扎的相关情况。
4. 意象运用:诗中“雁”常被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代表思念;“雪”“花”等意象则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是罗邺在赴边疆任职离别京城友人时所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首联交代了赴任的缘由和行程,诗人带着书箱随军队前往胡沙之地,“职忝”一词体现了他的谦逊。
颔联通过“凭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对知己的牵挂,而“看雪当花”则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心态。颈联是诗人的内心剖白,年岁增长却依然心怀报国之志,同时也希望在清明的时局下能安定生活,这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期盼。
尾联运用张翰的典故十分巧妙,诗人表明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为了思乡而放弃职责,但对家乡的思念又难以抑制,这种矛盾的情感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在表达个人情怀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精神风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离别之情、报国之志和思乡之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联“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点明了赴任的背景,写出了诗人带着书箱随军队前往边疆的情景,“忝”字体现了诗人的自谦。
颔联“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通过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乐观态度,托大雁传书尽显情谊,将雪景当花看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
颈联“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虽年事已高,但报国之心不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清明的欣慰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尾联“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用张翰的典故,既表明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因思乡而放弃报国,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复杂而深沉。
罗邺是晚唐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此诗是他前往单于所在地赴任,离开京城时留给知己的作品。当时诗人可能是受到朝廷的派遣,前往边疆任职,在离别之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展现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