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无计驻生涯,又事东游惜岁华。
村店酒旗沽竹叶, 野桥梅雨泊芦花。
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
乱离无计驻生涯,又事东游惜岁华。
村店酒旗沽竹叶, 野桥梅雨泊芦花。
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
乱世中难以安顿生活,再度东游感叹光阴流逝。
村店酒旗飘摇卖着竹叶青酒,野桥边梅雨时节停泊看芦花摇曳。
校书郎的官职虽卑微,却能为双亲谋生计不觉路途遥远。
想必使君会念及旧日情谊,让我重归曹家门下效力。
本诗需注意三个解读维度:
1. 历史维度:反映晚唐藩镇割据中文人的生存策略
2. 文学维度:罗隐"善用俗语入诗"的特点,如"沽竹叶""路不赊"
3. 情感维度:表面写景叙事的平静下,暗含"岁华"之叹与仕途焦虑
重点意象"芦花"象征漂泊,"梅雨"暗示郁结,尾联转折体现诗人柔中带刚的性格。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晚唐文人典型境遇:
1. 首联以"乱离"定调,双关时代与个人命运
2. 颔联"酒旗""芦花"意象清冷,暗喻漂泊无依
3. 颈联"雠书""负米"对仗工稳,体现儒家孝道与仕途矛盾
4. 尾联用"扫门"典故(《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委婉求荐
艺术特色上,将羁旅愁绪与干谒诗结合,梅雨芦花的江南意象与刚健的议论形成张力。
此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年间(880-881),时值黄巢起义前夕,社会动荡。罗隐十举进士不第,辗转投靠地方官员。诗中"曹使君"或为曹确,时任地方长官,罗隐借此诗表达投效之意,兼述羁旅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