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寄窦尚书

罗隐 〔唐朝〕

二年岐路有西东,长忆优游楚驿中。

虎帐谈高无客继, 马卿官傲少人同。

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

此去此恩言不得,谩将闲泪对春风。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两年来你我各奔西东,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常常回忆起在楚地驿站中悠闲游乐的时光。

你在军帐中高谈阔论,无人能够接续;你如司马相如般官居高位却性情孤傲,很少有人能与你相同。

世道艰难,你怎会让我像依附刘表那样依附于你;山水美好,仍能想起像谢灵运那样徜徉其间的雅趣。

此次分别,这份恩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空自对着春风流下闲泪。

1. 罗隐:晚唐诗人、文学家,字昭谏,其诗多愤世嫉俗之作,风格通俗晓畅,对现实多有批判。

2. 刘表:东汉末年重要诸侯,曾任荆州牧,为人优柔寡断,但在荆州期间曾招揽人才。

3. 谢灵运:东晋至南北朝时期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对后世山水诗影响深远。

4. 律诗:本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特点。

5. 用典:诗歌中运用典故是古典诗词的常见手法,本诗通过“刘表”“谢公”的典故,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刻,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岐路:岔路,比喻人生道路的分歧。
  •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 楚驿:楚地的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休息的地方。
  • 虎帐:军中主帅的营帐,这里指窦尚书的居所或办公之处。
  • 谈高:高谈阔论,言论高明。
  • 马卿:指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这里借指窦尚书。
  • 官傲:为官孤傲,不随波逐流。
  • 世危:世道艰难。
  • 刘表: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曾割据荆州,这里借指可以依附的权贵。
  •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著名山水诗人,以喜爱山水闻名。
  • 言不得:难以用言语表达。
  • :徒然,空自。

《金陵寄窦尚书》是罗隐寄给友人窦尚书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回忆往昔相处、赞美友人品格、抒发离别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乱世中的感慨。

开篇从分别写起,“二年岐路有西东”点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长忆优游楚驿中”则转入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形成今昔对比,突出思念之情。接着描写友人的风采,“虎帐谈高”“马卿官傲”不仅是对友人的赞扬,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知己情谊。

颈联的用典十分巧妙,“依刘表”既可能是作者自谦,也可能是对友人在乱世中给予关照的感激;“忆谢公”则将友情与对山水之美的欣赏结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最后以“闲泪对春风”作结,将难以言说的情感化作具体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沉而无奈的离别之愁与感恩之心。

理解这首诗,要结合晚唐的社会背景,体会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心境,以及他与友人之间超越世俗的情谊。同时,注意诗中用典的含义,

全诗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将对友人的思念、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融为一体。首联“二年岐路有西东,长忆优游楚驿中”开门见山,点出分别已久及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颔联“虎帐谈高无客继, 马卿官傲少人同”通过描写窦尚书的风采——高谈阔论无人能及,性情孤傲鲜有同道,既赞扬了友人的才华与品格,也暗含了对友人的敬佩。

颈联“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运用典故,既表达了在乱世中对友人可能给予庇护的感激,又以谢灵运喻指对美好山水及过往雅趣的怀念,情感复杂而深沉。

尾联“此去此恩言不得,谩将闲泪对春风”直抒胸臆,将难以言说的恩情与离别之愁寄托于春风中的泪水,余味悠长,将情感推向高潮。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深,用典贴切,意蕴丰富。

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窦尚书具体所指虽不明确,但从诗中可知是作者的一位友人,且地位较高。当时社会动荡,作者与窦尚书分别已有两年,身处不同境遇。作者在金陵(今南京)思念友人,回忆起过往一同在楚地相处的时光,感慨世事艰难与友情深厚,遂作此诗寄赠,以表达思念与感激之情。

作者信息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古诗数量:523名句数量: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