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
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
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
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
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
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
想去那沧海避世却未能如愿,只好倚在船边暂且询问渡口。
百姓几乎都被寇盗掳掠一空,藩镇势力更替使得世间更加贫困。
梦中还是旧时走过的地方,眼前却都是新晋的权贵。
自古以来世事都是如此变迁,你不要独自伤心落泪沾湿毛巾。
1.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昭谏,其诗多讽刺现实,语言通俗泼辣。
2. 藩镇:唐代中后期设立的军镇,长官为节度使,拥有军政大权,后期形成割据局面,是晚唐战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律诗: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特点。
4. 表现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梦里旧行处”与“眼前新贵人”的对比,突出世事变迁。
《乱后逢友人》是晚唐诗人罗隐的一首佳作,生动地展现了战乱之后的社会面貌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从内容上看,诗歌先写诗人自身的处境,想要躲避战乱却无处可去,只能在船上徘徊询问出路,这其实也是当时百姓普遍处境的一个缩影。接着,诗人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状,百姓遭殃,社会因藩镇更替而更加贫困,让我们看到了晚唐社会的腐朽与动荡。
再看情感表达,诗人既有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梦中的旧景与眼前的新贵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人情的冷暖。最后诗人劝慰友人不要独自悲伤,既是安慰他人,也是自我宽慰,在无奈中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豁达。
从艺术特色来讲,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深厚情感,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同时运用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怀。
首联“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诗人开篇便流露出想要避世却不得的无奈,只能在船上暂且询问出路,奠定了全诗伤感又带着些许迷茫的基调。
颔联“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直陈战乱带来的恶果,百姓被寇盗劫掠一空,藩镇的更替更是让社会愈发贫困,深刻揭示了战乱对社会和人民的巨大破坏,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
颈联“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通过梦境中旧时情景与眼前新晋权贵的对比,突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情的冷暖,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尾联“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诗人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劝慰友人,说自古以来世事都是这样变迁无常,不要独自伤心,在伤感中又透露出一丝豁达,也暗含着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现实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真实地反映了晚唐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混战,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这首诗是在战乱之后诗人与友人相逢时所作,通过描绘战乱后的社会景象和个人感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