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叨冯柱石才,敢期幢盖此裴回。
阳春曲调高谁和,尽日焚香倚隗台。
玳簪珠履愧非才,时凭阑干首重回。
只待淮妖剪除后,别倾卮酒贺行台。
阑槛初成愧楚才,不知星彩尚迂回。
风流孔令陶钧外,犹记山妖逼小台。
结构叨冯柱石才,敢期幢盖此裴回。
阳春曲调高谁和,尽日焚香倚隗台。
玳簪珠履愧非才,时凭阑干首重回。
只待淮妖剪除后,别倾卮酒贺行台。
阑槛初成愧楚才,不知星彩尚迂回。
风流孔令陶钧外,犹记山妖逼小台。
第一首:
这楼阁的构建,全依赖您如柱石般的才能,我怎敢奢望能在此楼的仪仗间徘徊流连。
您的诗作如阳春白雪般高雅,有谁能与之唱和?我整日焚香,倚靠着这类似隗台的高楼。
第二首:
身着华服的我自愧没有才能,时常凭靠栏杆,频频回首眺望。
只等到淮地的妖氛被剪除之后,再斟满酒杯,到您的行台祝贺。
第三首:
这栏杆门槛刚刚建成,我自愧没有楚才般的才华,不知星光依然曲折辉映。
在您如陶钧般造就万物的风流气度之外,还记得当年山妖逼近小楼的往事。
1. 罗隐:晚唐诗人,字昭谏,其诗多抨击现实,语言通俗,风格犀利,也有不少应酬、咏史之作。
2. 尚父:古代对重臣的尊称,西周姜子牙曾被尊为尚父,后世常用以称呼德高望重、权位显赫的大臣。
3. 黄金台(隗台):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筑台置黄金于其上,后成为招贤纳士的象征。
4.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均为古代楚国歌曲名,“阳春白雪”指高雅难懂的文艺作品,“下里巴人”指通俗易晓的作品,后成为文化雅俗的代称。
5. 晚唐诗歌特点: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或绮丽或质朴,常用典故,注重炼字炼句,反映社会动荡与文人的迷茫。
这组《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是罗隐为祝贺尚父建楼而作的应酬诗,但并非单纯的歌功颂德,而是融入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开篇以“柱石才”赞尚父的能力,点出楼的建成源于其才华,同时以“阳春曲调高谁和”既夸尚父诗文高雅,也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第二首“玳簪珠履愧非才”体现诗人的谦逊,而“只待淮妖剪除后”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安定联系起来,使诗歌超出一般应酬之作的范畴。第三首由楼的新成联想到尚父过往的功绩,“风流孔令陶钧外,犹记山妖逼小台”,既赞其治理才能,也暗示其曾克服艰难险阻,使形象更丰满。
整体而言,这组诗通过对小楼的吟咏,巧妙地融合了赞美、谦逊、期盼等情感,用典恰当,语言精炼,是晚唐应酬诗中较有内涵的作品,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人心态提供了线索。
这组绝句以尚父所建小楼为吟咏对象,情感真挚,多用典故,体现了罗隐诗歌的特色。
从内容上看,三首诗各有侧重:第一首赞楼的建造依赖尚父之才,誉其诗文高雅,以“焚香倚隗台”表崇敬;第二首自谦无才,遥想平定淮妖后祝贺的场景,寄寓对安定的期盼;第三首由楼的建成联想到尚父的才能与过往困境,凸显其功绩。
艺术上,全诗善用典故,如“阳春曲调”“隗台”“楚才”“陶钧”等,使诗歌内涵丰富,含蓄典雅。同时,诗人以谦逊的口吻表达对尚父的赞美,情感恳切,不事张扬,符合“不敢称扬”的题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体现了晚唐绝句的精巧之风。
此诗为唐代诗人罗隐所作,当时“尚父”(一位有权势的大臣)偶然建造了一座小楼,罗隐为赞美此事而创作了这组绝句。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藩镇割据,权贵势力在地方仍有较大影响。尚父建楼可能是在相对安定的时期,罗隐通过诗歌既表达了对尚父才能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平定叛乱、社会安定的期盼,诗中“只待淮妖剪除后”等句可印证当时可能面临地方叛乱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