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飙掠晚莎,秋物惨关河。
战垒平时少,斋坛上处多。
楚虽屈子重,汉亦忆廉颇。
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
轻飙掠晚莎,秋物惨关河。
战垒平时少,斋坛上处多。
楚虽屈子重,汉亦忆廉颇。
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
轻柔的狂风掠过傍晚的莎草,秋天的景物使关山河川显得凄凉。
平时作战的堡垒很少见到,祭祀的高坛却到处都是。
楚国虽然敬重屈原这样的贤臣,汉朝也怀念廉颇那样的老将。
却比不上云台论功行赏的荣耀,只能在空山中与薜荔、女萝一起老去。
1.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字昭谏,其诗多愤世嫉俗之作,语言通俗泼辣。
2. 云台:东汉洛阳南宫中的一座高台,汉明帝曾命人在云台画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后常以“云台”代指对功臣的表彰。
3.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4.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以勇猛善战闻名。
5.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秋景的凄凉,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和感伤之情。
《轻飙》是晚唐诗人罗隐的一首感怀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从诗中的“惨关河”“空山老薜萝”等词句可以看出,这首诗充满了悲凉和愤懑之情。
首联描绘了秋风萧瑟的秋景,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凄凉情感的外化。颔联通过“战垒少”和“斋坛多”的对比,巧妙地讽刺了当时朝廷不重实务、贪图虚礼的现象,这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腐朽。
颈联引用屈原和廉颇的典故非常精妙。屈原忠心为国却遭流放,廉颇战功赫赫却被弃用,他们的遭遇与诗人自身的处境相似,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的无奈。
尾联将自己与云台功臣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空山老薜萝”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被迫隐居、壮志消磨的悲惨结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通过写景、用典等手法,将个人的不幸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首联“轻飙掠晚莎,秋物惨关河”,以景起兴,描绘了秋风掠过莎草、秋景使关河凄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颔联“战垒平时少,斋坛上处多”,通过对比战垒少、斋坛多的现象,暗示当时朝廷不重视军事防务,反而热衷于祭祀等活动,暗含对朝廷政策的不满。
颈联“楚虽屈子重,汉亦忆廉颇”,引用屈原和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古以来贤才虽被怀念,但往往难以得到真正的重用,寄寓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尾联“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直抒胸臆,将自己与云台阁上的功臣对比,感叹自己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只能在空山中老去,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奈。
全诗情景交融,用典恰当,语言沉郁顿挫,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罗隐是晚唐诗人,一生坎坷,多次应试不第,仕途失意。当时的唐朝已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朝廷内部腐败,对有才能的人不够重视。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经历了仕途挫折后,看到秋景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以及对朝廷不能重用贤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