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刀笔事军书,南转黔江半月馀。
别后乡关情几许, 近来诗酒兴何如。
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今日举觞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
故人刀笔事军书,南转黔江半月馀。
别后乡关情几许, 近来诗酒兴何如。
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今日举觞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
老朋友你执掌刀笔书写军中文书,向南辗转到黔江已有半个多月了。
分别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有多少,近来写诗饮酒的兴致怎么样呢?
我沉醉于黄莺栖息的幽谷中,以至于忘了把美好的书信托付给鲤鱼寄给你。
今天举起酒杯请你不要问我境况,我一生潦倒失意,两鬓已经稀疏斑白。
1.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昭谏,其诗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风格通俗泼辣,富有讽刺意味。
2. 从事:古代官名,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称从事,唐代以后沿用,为幕僚一类的官职。
3. 鲤鱼传书:古代民间传说,认为鲤鱼能够传递书信,后常用来代指书信传递,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
4. 律诗: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讲究对仗,韵律和谐。
《寄黔中王从事》是罗隐写给友人王从事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自身的人生感慨。
在理解这首诗时,首先要把握诗歌的结构。首联介绍友人情况,颔联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颈联解释未寄信的缘由,尾联抒发自身的境遇之悲。这样的结构使得诗歌条理清晰,情感层层递进。
其次,要注意诗中的意象和典故。“鲤鱼”这一意象源于鲤鱼传书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刀笔”“军书”等词语则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和工作内容。
再者,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既有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慨叹。诗人将个人的愁绪融入到对友人的问候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情,是晚唐诗歌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怀人之作,通过它我们可以一窥罗隐的诗歌风格和当时文人的心境。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首联“故人刀笔事军书,南转黔江半月馀”,开门见山,交代了友人的身份和近况,简洁明了地引出下文对友人的思念。
颔联“别后乡关情几许,近来诗酒兴何如”,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从思乡之情和诗酒兴致两方面询问,显得亲切自然,仿佛两人正在面对面交谈。
颈联“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巧妙地解释了自己未能及时寄信的原因,看似洒脱,实则蕴含着对友人的愧疚之情,同时“莺谷”的美好与未寄信的遗憾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尾联“今日举觞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情感一转,由对友人的思念转向自身的境遇,抒发了一生潦倒、年华老去的悲叹,将个人的愁绪推向高潮,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从对友人的问候到自身境遇的感慨,过渡自然,耐人寻味。
罗隐是晚唐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对现实多有不满。这首诗是他寄给在黔中担任从事的老朋友王从事的作品。从诗中内容来看,当时王从事刚到黔中不久,罗隐通过写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潦倒失意的人生感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往往在仕途上遭遇挫折,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部分文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