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驿

唐彦谦 〔唐朝〕

数枝高柳带鸣鸦,一树山榴自落花。

已是向来多泪眼,短亭回首在天涯。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几枝高耸的柳树上栖息着啼叫的乌鸦,一树山石榴花无声地飘落。
本就容易感伤落泪的我,在短亭回首时,已觉身处天涯。

1. 山石榴在唐诗中常象征羁旅愁思
2. "短亭"意象多与离别相关
3. 晚唐绝句注重以微小意象寄托深沉情感
4. 唐彦谦诗风继承李商隐,善用含蓄笔法

  • 罗江驿:驿站名,具体地点不详,可能在四川罗江附近。
  • 山榴:即山石榴,杜鹃花的别称。
  • 短亭:古代驿道旁供人休息的亭子,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这首诗的匠心在于:
1. 意象对比:"高柳"的竖向空间与"落花"的飘零动态形成张力
2. 情感递进:从客观写景到"多泪眼"的主观倾诉,再到"天涯"的空间虚化
3. 时空处理:通过"回首"将此刻的驿站与记忆中的远方并置
典型体现了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特征。

前两句以"高柳鸣鸦""山榴落花"勾勒出驿站的萧瑟春景,鸦鸣与花落形成视听交织的寂寥画面。后两句直抒胸臆,"多泪眼"与"在天涯"相呼应,通过短亭回首的细节,将空间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全诗以景起兴,短短28字中浓缩了晚唐文人典型的羁旅之悲。

此诗作于唐彦谦漂泊途中,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途经罗江驿,见暮春景色而触发了羁旅愁思。晚唐社会动荡,诗人仕途不顺,诗中"多泪眼""在天涯"正是其颠沛流离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信息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古诗数量:169名句数量: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