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近复相寻,山僧与水禽。
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雅道谁开口,时风未醒心。
溪光何以报,只有醉和吟。
相近复相寻,山僧与水禽。
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雅道谁开口,时风未醒心。
溪光何以报,只有醉和吟。
彼此距离相近,又常常互相寻访,交往的只有山中的僧人和平水的禽鸟。
春日里,身披蓑衣在烟雾中静静垂钓;冬夜里,在满是积雪的屋中深深对弈。
高雅的道义如今有谁还会提及?世俗的风气仍未让世人警醒本心。
这溪光山色之恩德该如何回报?唯有沉醉其中,吟诗作赋罢了。
1. 郑谷,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风格清新通俗。
2. 晚唐诗歌特点:多抒发个人情感,题材相对狭窄,风格或清丽,或感伤,常反映社会的衰落与文人的无奈。
3. 隐逸文化:中国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或对现实不满时,常选择隐居山林,寄情山水,这种隐逸文化在诗歌中多有体现,如本诗便是典型代表。
4. 对仗:颔联“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烟蓑”对“雪屋”,“春钓”对“夜棋”,“静”对“深”,使诗句结构整齐,富有韵律美。
《郊园》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诗作。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描绘了在郊园与山僧、水禽相伴的生活,有春日垂钓、雪夜下棋的闲适场景,也有对世俗风气的感慨。
首联交代了诗人的交往对象,山僧代表着超脱尘世的修行者,水禽象征着自然的生灵,这两者都与世俗社会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颔联的两个场景极具画面感,“静”和“深”两个字用得尤为精妙,“静”不仅写出了春日垂钓时的环境安静,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深”既指夜已深沉,也暗示了棋局的精妙和诗人沉浸其中的状态。
颈联是诗人情感的转折,由对闲适生活的描绘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雅道谁开口”一句充满了无奈,反映出当时高雅的道义在世俗中被冷落的状况。尾联则将情感回归到自然,面对美丽的溪光山色,诗人觉得唯有沉醉和吟诗才能回报这份美好,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己隐逸生活的肯定。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晚唐文人在动荡社会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的对仗等修辞手法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感受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郊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闲适淡雅的气息。首联写诗人与山僧、水禽相伴,体现出远离尘世的孤寂与宁静。颔联通过“烟蓑春钓”“雪屋夜棋”两个典型场景,勾勒出四季之中诗人的闲适生活,画面感极强,静中有动。颈联由景入情,感叹世风日下,雅道不兴,流露出对世俗的不满。尾联以“醉和吟”回应溪光之美,将对自然的热爱与自身的情怀融为一体,余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高雅情操的坚守。
郑谷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逸闲适之情。当时社会动荡,官场腐败,不少文人选择寄情山水,逃避现实。《郊园》一诗便是诗人隐居郊园时所作,通过描绘郊园生活的宁静与高雅,表达了对世俗风气的不满和对闲适生活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