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与友人同会

崔涂 〔唐朝〕

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

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

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

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诗词文章上积累了微薄的功夫,二十年的时光像星霜般流逝却一事无成。

性情孤僻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很少,能与你一同吟诗真是令人欣喜。

月亮升起,僧人已经归去之后,诗歌在客居他乡的梦中写成。

又听到栖息的仙鹤发出警觉的叫声,清冷的露水滴落在青翠的松树上。

1. 崔涂:晚唐诗人,字礼山,其诗多写羁旅离怨之情,风格清新峻拔。

2.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相较于盛唐的雄浑气象、中唐的新变,更多地表现出感伤、绮丽或隐逸等风格,常蕴含着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3. 律诗:此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4. 意象:诗中“星霜”“月”“僧”“鹤”“清露”“青松”等都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别承载着时光、清幽、高洁等含义。

  • 章句:指诗词文章的字句,这里代指诗词创作。
  • 积微功:积累微小的功夫,指在创作上不断钻研积累。
  • 星霜:星辰运转,霜雪交替,代指岁月、时光。
  • 二十空:二十年的时光白白过去,一事无成。
  • :性情孤僻。
  • :大概,应该。
  • :吟诗,作诗。
  • 僧归后:僧人返回寺庙之后。
  • 客梦:在他乡作客时的梦境。
  • 栖鹤警:栖息的仙鹤因警觉而发出叫声。
  • 清露:清澈、清凉的露水。

《秋夕与友人同会》是崔涂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秋夜与友人相聚吟诗的场景,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开篇诗人先从自身的创作经历入手,“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既有对自己多年创作的总结,也有对时光飞逝而成就未显的无奈。这反映出古代文人对自身事业的执着与感慨,很多文人都有类似的心境,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却时常感到收获有限。

接着,“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诗人将情感转向友人。在古代,知音难觅,尤其是对于性情孤僻的人来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诗友更为不易。这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也凸显了与友人相聚的珍贵,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因共同爱好而产生的温暖情谊。

而后两联“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秋夜世界。诗人选取了月亮、僧人、仙鹤、清露、青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与友人吟诗,甚至在梦中都在创作,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同时,以动衬静的写法,让秋夜的宁静更加突出,也让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将个人感慨、友情以及秋夜之景完美融合,语言简练却意蕴丰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崔涂的诗歌风格,也能了解到晚唐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首联“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诗人感叹自己在诗歌创作上虽耗费了二十年光阴,积累了些许功夫,却依旧一事无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成就有限的怅惘。

颔联“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由自身的感慨转向与友人的相遇,点明自己性情孤僻,难得有同好,能与友人一同吟诗,是一大幸事,体现出对友人的珍视和相遇的喜悦。

颈联“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与创作的情境。月亮升起,僧人归去,环境静谧,诗人在客居的梦中都在构思诗句,最终成诗,既写出了秋夜的清幽,又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痴迷。

尾联“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以动衬静,通过仙鹤的警觉叫声和清露滴落青松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清幽,意境深远,余味悠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雅致的境界。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情景交融,通过对秋夜与友人同会情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兼具生活气息与艺术美感。

崔涂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写羁旅愁思、家国情怀等。从诗题《秋夕与友人同会》可知,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相聚之时。当时诗人可能正处于客居他乡的状态,在与友人一同吟诗的过程中,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流逝、知己难逢,遂作此诗以抒发心境。

作者信息
崔涂

崔涂字礼山,江南人。文德进士。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古诗数量:114名句数量: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