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
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
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
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
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
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
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
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
在诗词文章上积累了微薄的功夫,二十年的时光像星霜般流逝却一事无成。
性情孤僻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很少,能与你一同吟诗真是令人欣喜。
月亮升起,僧人已经归去之后,诗歌在客居他乡的梦中写成。
又听到栖息的仙鹤发出警觉的叫声,清冷的露水滴落在青翠的松树上。
1. 崔涂:晚唐诗人,字礼山,其诗多写羁旅离怨之情,风格清新峻拔。
2.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相较于盛唐的雄浑气象、中唐的新变,更多地表现出感伤、绮丽或隐逸等风格,常蕴含着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3. 律诗:此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4. 意象:诗中“星霜”“月”“僧”“鹤”“清露”“青松”等都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别承载着时光、清幽、高洁等含义。
《秋夕与友人同会》是崔涂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秋夜与友人相聚吟诗的场景,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开篇诗人先从自身的创作经历入手,“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既有对自己多年创作的总结,也有对时光飞逝而成就未显的无奈。这反映出古代文人对自身事业的执着与感慨,很多文人都有类似的心境,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却时常感到收获有限。
接着,“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诗人将情感转向友人。在古代,知音难觅,尤其是对于性情孤僻的人来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诗友更为不易。这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也凸显了与友人相聚的珍贵,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因共同爱好而产生的温暖情谊。
而后两联“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秋夜世界。诗人选取了月亮、僧人、仙鹤、清露、青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与友人吟诗,甚至在梦中都在创作,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同时,以动衬静的写法,让秋夜的宁静更加突出,也让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将个人感慨、友情以及秋夜之景完美融合,语言简练却意蕴丰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崔涂的诗歌风格,也能了解到晚唐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首联“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诗人感叹自己在诗歌创作上虽耗费了二十年光阴,积累了些许功夫,却依旧一事无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成就有限的怅惘。
颔联“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由自身的感慨转向与友人的相遇,点明自己性情孤僻,难得有同好,能与友人一同吟诗,是一大幸事,体现出对友人的珍视和相遇的喜悦。
颈联“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与创作的情境。月亮升起,僧人归去,环境静谧,诗人在客居的梦中都在构思诗句,最终成诗,既写出了秋夜的清幽,又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痴迷。
尾联“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以动衬静,通过仙鹤的警觉叫声和清露滴落青松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清幽,意境深远,余味悠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雅致的境界。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情景交融,通过对秋夜与友人同会情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兼具生活气息与艺术美感。
崔涂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写羁旅愁思、家国情怀等。从诗题《秋夕与友人同会》可知,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相聚之时。当时诗人可能正处于客居他乡的状态,在与友人一同吟诗的过程中,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流逝、知己难逢,遂作此诗以抒发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