褭娜

韩偓 〔唐朝〕

褭娜腰肢澹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

著词暂见樱桃破, 飞醆遥闻豆蔻香。

春恼情怀身觉瘦,酒添颜色粉生光。

此时不敢分明道,风月应知暗断肠。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她身姿柔美,妆容淡雅,穿着如同六朝宫廷样式的紧身衣裳。

开口吟唱时,隐约可见如樱桃般红润的嘴唇微张;酒杯传递间,远远就能闻到她身上如豆蔻般的清香。

春日里的情思让人烦闷,只觉得身形日渐消瘦;美酒增添了她脸上的红晕,脂粉也泛起了光彩。

此时此刻,心中的情意不敢清楚地表达,只有清风明月知道我这暗自销魂的愁肠。

1. 韩偓:晚唐诗人,字致尧,号玉山樵人,其诗多写艳情,风格绮丽,有“香奁体”之称。

2. 六朝:一般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一时期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的成就,其服饰、审美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3. 樱桃、豆蔻: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好,樱桃多喻指女子的嘴唇,豆蔻多用来形容少女或女子的芳香与美好,如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 香奁体:以韩偓的《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歌风格,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闺怨等,语言绮丽柔婉。

  • 褭娜(niǎo nuó):形容女子身姿柔美、轻盈的样子。
  • 澹薄妆:即淡妆,妆容素雅清淡。澹,通“淡”。
  • 六朝宫样:指六朝时期宫廷中流行的服饰样式,此处形容衣裳款式典雅别致。
  • 窄衣裳:紧身的衣裳,更能勾勒出女子的身材曲线。
  • 著词:指开口唱歌或吟诵词句。
  • 樱桃破:形容女子张开的嘴唇如同熟透的樱桃一般红润娇艳,“破”有张开之意。
  • 飞醆(zhǎn):指酒杯快速传递,“醆”即酒杯。
  • 豆蔻香:豆蔻是一种香草,气味芳香,此处指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如同豆蔻一般。
  • 春恼情怀:春日的景物或情思让人感到烦闷、心绪不宁。
  • 酒添颜色:饮酒后脸上增添了红润的气色。
  • 粉生光:脸上的脂粉在光泽映衬下更显明亮。
  • 分明道: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 风月:指清风明月,也常代指男女情爱或自然景色。
  • 暗断肠:暗自伤心、愁肠寸断。

《褭娜》是晚唐诗人韩偓的一首佳作,属于其擅长的艳情题材。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中描绘了一位身姿柔美、妆容淡雅的女子,从她的外貌、神态到诗人与她相处时的情景,再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层层递进,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首联和颔联着重刻画女子的外在美。“褭娜腰肢”“澹薄妆”“窄衣裳”,从形态和装扮上展现了女子的优雅;“樱桃破”“豆蔻香”则从细节入手,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让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活可感。这部分描写用词精准,比喻生动,体现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描写技巧。

颈联和尾联则转向抒情,将女子的美与诗人的情思结合起来。“春恼情怀身觉瘦”既可能是女子因情思而消瘦,也可能是诗人因爱慕而心神不宁;“酒添颜色粉生光”则让女子的美更添几分灵动。而尾联“此时不敢分明道,风月应知暗断肠”,则将那种爱慕却又不敢言说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注意体会诗人如何运用各种感官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如何将情感巧妙地融入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同时,了解“香奁体”诗歌的特点和韩偓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好风姿以及诗人对她的爱慕之情,语言优美,意境婉约。

首联“褭娜腰肢澹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从女子的身姿、妆容和服饰入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她柔美淡雅又不失典雅的形象,“窄衣裳”更显其身材窈窕。

颔联“著词暂见樱桃破,飞醆遥闻豆蔻香”,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女子的魅力。“樱桃破”生动地描绘出她开口时的娇态,“豆蔻香”则让人联想到她的芬芳,画面感极强。

颈联“春恼情怀身觉瘦,酒添颜色粉生光”,由景及情,既写出了春日情思让人消瘦,又描绘了女子饮酒后更显娇艳的模样,将女子的美与诗人的情思巧妙结合。

尾联“此时不敢分明道,风月应知暗断肠”,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那份爱慕之情不敢直言,只能深藏心底,唯有风月知晓这份暗自的愁绪,余味悠长,将那种欲言又止的怅惘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韩偓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风格多绮丽柔婉,常以男女情爱、闺阁生活为题材。这首《褭娜》也延续了他此类诗歌的特点。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阶层仍保有一定的享乐之风,宴饮酬唱、描写女性之美是当时诗坛的常见主题。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次宴饮场合,见到一位身姿曼妙、气质动人的女子,被其吸引,从而写下这首诗来描绘她的美好以及自己内心的爱慕与怅惘之情。

作者信息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古诗数量:386名句数量: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