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殿院高侍御

吴融 〔唐朝〕

黄梅雨细幂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

钓艇正寻逋客去, 绣衣方结少年游。

风前不肯看垂手,灯下还应惜裹头。

一夜自怜无羽翼,独当何逊滴阶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黄梅时节细雨笼罩长洲,柳荫浓密而花朵稀疏,河水缓缓流淌。
钓船正载着隐逸的客人离去,锦衣少年们刚刚结伴出游。
风前不愿看那垂下的手,灯下更应珍惜裹头的时光。
整夜自怜没有羽翼,独自承受何逊滴落台阶的忧愁。

1. 黄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
2. 殿中侍御史:唐代监察官职,属御史台
3. 何逊:南朝著名诗人,工于写景
4. 逋客:源自《楚辞》的隐逸意象
5. 绣衣:汉代侍御史服饰,后成为御史代称

  • 殿院高侍御:指唐代御史台殿中侍御史高某,具体生平不详。
  • 黄梅雨:江南梅子黄熟时节的连绵细雨。
  • 幂(mì):覆盖,笼罩。
  • 逋客:隐士,避世之人。
  • 绣衣:代指贵族少年华丽的衣着。
  • 垂手:舞蹈动作,此处暗指仕途屈从。
  • 何逊:南朝梁诗人,此处借指自己的愁绪。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1. 意象对比:柳密与花疏、钓艇与绣衣形成视觉张力
2. 时空转换:由白昼雨景自然过渡到夜间愁思
3. 双关运用:"垂手"既指舞蹈动作,又暗喻政治妥协
诗中"无羽翼"化用《庄子》典故,体现晚唐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精神追求。

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江南雨季图景,前四句通过"细幂""慢流"等词营造朦胧意境,后四句转入抒情。"不肯看垂手"体现文人傲骨,"惜裹头"暗喻年华易逝。尾联用何逊典故,将个人愁绪与历史文人共鸣,深化了怀才不遇的主题。

此诗作于吴融晚年漂泊江南时期。唐末社会动荡,诗人仕途失意,借黄梅雨景抒发孤寂之情。诗中"逋客""无羽翼"等语,暗含对时局的无奈与归隐之思。

作者信息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329名句数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