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太行山的积雪映照着晴朗的天空,二月的郊野依然寒风凛冽。
早就听说要在渭水北岸饮马备战,如今更欲策马越过山东射猎。
千年徒有伊川君子的哀叹,难道就没有魏绛弭乱的功勋?
日暮时分长亭更添愁绪,一曲哀怨的胡笳声飘荡在戍边的烟霭中。
首联以"太行积雪"奠定全诗苍凉基调,"二月尚风"暗示战事未歇。颔联通过"渭北饮马"与"山东射雕"的时空转换,展现边防动态。颈联用典最具深意:尹氏忧国与魏绛弭乱形成张力,既表达忧思又暗含改革期待。尾联"日暮"意象与"哀笳"声响叠加,完成情感的终极升华,典型体现杜甫"诗史"传统。
全诗以"太行积雪"起兴,通过"朔风""射雕"等意象勾勒边塞苍凉景象。颔联"饮马""射雕"暗含军事部署,颈联用典对比历史功勋与当下困局。尾联"哀笳"与"长亭"形成视听通感,将忧国之情推向高潮。全篇虚实相生,用典精当,展现晚唐七律的沉郁风格。
唐末藩镇割据时期,诗人目睹边塞战事而作。吴融身历黄巢之乱,目睹太原(金桥属地)驻军备战场景,借古喻今抒发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渭北""山东"暗指藩镇势力范围,体现晚唐文人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