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感事

吴融 〔唐朝〕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太行山的积雪映照着晴朗的天空,二月的郊野依然寒风凛冽。

早就听说要在渭水北岸饮马备战,如今更欲策马越过山东射猎。

千年徒有伊川君子的哀叹,难道就没有魏绛弭乱的功勋?

日暮时分长亭更添愁绪,一曲哀怨的胡笳声飘荡在戍边的烟霭中。

  • 七律对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
  • 用典手法:双典并列强化历史纵深
  • 边塞诗演变:融合盛唐气象与晚唐忧思
  • 地理意象:太行-渭北-山东构成军事地理轴线
  • 乐器象征:哀笳喻示边塞苦寒与战争残酷
  • 金桥:唐代太原府属地,诗中暗含对边塞将士的关切
  • 射雕:北齐斛律光能射雕,后用作武将典故
  • 伊川叹:周朝尹氏居伊川,忧国而叹
  • 魏绛功: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绛和戎有功
  • 哀笳:胡笳乐器,边塞军中常用哀音

首联以"太行积雪"奠定全诗苍凉基调,"二月尚风"暗示战事未歇。颔联通过"渭北饮马"与"山东射雕"的时空转换,展现边防动态。颈联用典最具深意:尹氏忧国与魏绛弭乱形成张力,既表达忧思又暗含改革期待。尾联"日暮"意象与"哀笳"声响叠加,完成情感的终极升华,典型体现杜甫"诗史"传统。

全诗以"太行积雪"起兴,通过"朔风""射雕"等意象勾勒边塞苍凉景象。颔联"饮马""射雕"暗含军事部署,颈联用典对比历史功勋与当下困局。尾联"哀笳"与"长亭"形成视听通感,将忧国之情推向高潮。全篇虚实相生,用典精当,展现晚唐七律的沉郁风格。

唐末藩镇割据时期,诗人目睹边塞战事而作。吴融身历黄巢之乱,目睹太原(金桥属地)驻军备战场景,借古喻今抒发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渭北""山东"暗指藩镇势力范围,体现晚唐文人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盼。

作者信息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329名句数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