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麻川的江水清澈见底,仿佛进入了武陵溪的桃花源。两岸青山对峙相迎,三春时节鸟儿杂乱啼鸣。酒旗随风轻拂垂柳,僧人屋舍与白云齐平。这正是我的故乡之路,思念你时梦境也不会迷失方向。
本诗是杜荀鹤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首联以"清见底"点出麻川水质特征,用武陵溪的典故构建理想国想象。中二联通过"山相向""鸟乱啼"的动态描写,与"酒旗动""僧屋齐"的静态画面形成张力。尾联巧妙将"吾乡路"与"怀君"结合,既表达送别之情,又暗含"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哲思。全诗语言平易近人而意境深远,体现了杜荀鹤"不惟写景,亦兼抒情"的创作特点。
全诗以"麻川清见底"起笔,以武陵溪作比,奠定清新脱俗的意境基调。颔联"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活,展现春日生机。颈联"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巧妙勾勒人文景观,暗含超然物外之趣。尾联"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将送别之情与怀乡之意交融,以虚实相生的手法深化情感厚度。
此诗创作于晚唐杜荀鹤隐居时期。麻川为作者故乡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一带水系,诗中借送别友人之机,抒发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晚唐社会动荡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