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
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
岳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
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
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
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
岳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
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
与全家人分别的情意,让我不禁泪流满面。
要远行到南方做异乡之客,初次登上逆流而上的船只。
山中的钟声勾起我凄清的梦境,湘江的明月下,却很少有未完成的诗篇。
即便心中已有归来的打算,可一路上的风波险阻,也会让归期相隔一年。
1. 杜荀鹤,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其诗多写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语言通俗浅近,风格清新自然。
2. 古诗中常用“水”“船”等意象表达漂泊、离别之情,本诗中的“上水船”既指实际的行船,也象征着诗人漂泊的人生。
3. 颈联是律诗的第三联,要求对仗,本诗中“岳钟”对“湘月”,“思冷梦”对“少残篇”,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4. “湘湖”即湘江一带,在古代诗歌中常被作为南方的地理意象,与游子的漂泊、思乡之情相联系。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从“潸然”“冷梦”“风波”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和漂泊之苦的诗作。
首联“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与家人分别时的悲痛心情,让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与不舍。这是很多人在离别时都会有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共鸣。
颔联交代了出行的目的地和方式,“远作南方客”说明行程遥远,“初登上水船”则暗示了旅途的艰难,逆流而上,路途必然不会顺畅,为后文抒发对归期的担忧做了铺垫。
颈联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岳钟思冷梦”,山中的钟声在寂静中传来,容易勾起人的思绪,而“冷梦”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湘月少残篇”,在美丽的湘江月色下,诗人却没有创作的兴致,进一步表现了他的孤寂。
尾联“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诗人即使有了归乡的打算,可现实中的“风波”让归期变得遥远,这里的“风波”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浪,也可能暗指当时的社会动荡,让诗人对归乡充满了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朴实的语言,将离别、漂泊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当时复杂而深沉的心境。
这首诗开篇便点出与家人分别的伤感,“不得不潸然”直白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离别之情,情感真挚动人。接着描述了自己要远游南方,初次登上逆流船只的情景,既点明了行程,也暗含了旅途的不易。
颈联“岳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意境深远,山中的钟声、湘江的明月,这些景物勾起了诗人的思绪,而“冷梦”“少残篇”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创作的匮乏,进一步烘托出漂泊的愁绪。
尾联“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抒发了诗人对归乡的期盼以及对归期遥远的无奈,将旅途的艰难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合在一起,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余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饱满,将离别之愁、漂泊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荀鹤是晚唐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在外漂泊。这首诗可能是他即将前往湘湖游历之时所作。当时诗人面临与家人分别,踏上前往南方的旅程,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不舍以及对前路的感慨,于是写下此诗来抒发自己复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