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根丛出,镊频愁不开。
自怜空老去,谁信苦吟来。
客路东西阔,家山早晚回。
翻思钓鱼处,一雨一层苔。
白发根丛出,镊频愁不开。
自怜空老去,谁信苦吟来。
客路东西阔,家山早晚回。
翻思钓鱼处,一雨一层苔。
白发从发根一丛丛长出,频繁地用镊子拔也愁闷着无法除尽。
自己可怜自己就这么白白老去,谁会相信我是因苦苦吟诗才这般憔悴。
旅途奔波,东西漂泊的道路十分广阔漫长,不知早晚才能回到家乡。
反倒思念起那钓鱼的地方,一场雨过后,又添上了一层青苔。
1. 杜荀鹤的诗歌风格: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被称为“杜荀鹤体”。
2. 晚唐诗歌特点:常带有感伤、忧郁的色彩,题材多聚焦于个人情感、羁旅愁思等。
3. 古诗中的“客愁”主题:是古代诗歌常见主题,多表现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等情感。
4.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诗中“白发”“青苔”等细节,能使情感表达更具体、更生动,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旅感》是一首充满羁旅愁思的佳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从“愁”“怜”“思”等字眼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抒发的主要是一种惆怅、无奈与思念之情。
首联通过描写拔白发这一日常动作,将无形的时光流逝具象化,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衰老的焦虑。颔联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空老去”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未能实现的遗憾,“苦吟来”既说明了他对诗歌的执着,也暗示了这份执着未被认可的失落。
颈联直接点出“客路”与“家山”,把漂泊的艰辛和归乡的渴望直白地表达出来,容易引发在外游子的共鸣。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有多愁苦,而是通过思念钓鱼处的青苔,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与前面的愁绪形成对比,让我们更能体会到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从日常细节入手,层层深入地表达了旅途中的复杂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旅感”二字展开,将旅途之中的愁绪与感慨刻画得细腻深沉。首联“白发根丛出,镊频愁不开”,以白发丛生、拔之不尽的细节,开篇便点出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之愁,十分真切。颔联“自怜空老去,谁信苦吟来”,由自身衰老转向对诗歌创作的感慨,既流露出对岁月虚度的自怜,又暗含着对自己刻苦吟诗却无人理解的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颈联“客路东西阔,家山早晚回”,直接抒发旅途的漫长与对家乡的思念,“东西阔”写出漂泊之广、前路茫茫,“早晚回”则道尽归乡之切。尾联“翻思钓鱼处,一雨一层苔”,以思念钓鱼处的宁静场景作结,雨后青苔更显环境的清幽,与前文的漂泊之苦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往昔闲适生活的眷恋,也反衬出当下羁旅的孤寂,余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层层递进,将旅人的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荀鹤是晚唐诗人,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在外。这首《旅感》便是他在羁旅途中所作,诗中流露出的白发渐生、功业无成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闲适生活的思念,都与他常年漂泊、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社会动荡,诗人辗转各地,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这些情感便融入了这首诗的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