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游览君山,景色真实而壮丽。 山势高峻嶙峋,仿佛自有神灵。 来到西王母的瑶台,金色的台阶,玉砌的殿堂,灵芝仙草生长在殿旁。 东西两厢,宾客满堂。 主人举杯劝饮,在座之人皆可长寿无疆。 长乐未央正适宜子孙繁昌。 常愿主人延年益寿,与天地共存。
本诗需注意三个层次: 1. 空间转换:从登山(君山)到升仙(王母台)的垂直移动 2. 意象对立:自然山石(崔嵬)与人工建筑(金阶)的并置 3. 双重主题:表面写仙游之乐,实则暗含政治隐喻——"主人"既指宴会主持者,也暗喻曹操自身对政权永固的期待 艺术上采用乐府民歌的复沓句式(如"东西厢,客满堂"),通过简短的三言、五言交替形成明快节奏。
全诗以游仙为主题,展现瑰丽的神话想象:"金阶玉堂""芝草生殿"等意象营造出华美仙境。后六句转向宴饮场景,"客满堂""行觞"等描写凸显世俗享乐,最终落脚于"与天相守"的长生愿望。曹操将道家仙境的超脱与儒家"宜孙子"的世俗追求结合,体现其"外道内儒"的思想特质。语言简练而气象宏大,在游仙诗中独具帝王气魄。
此诗为曹操《气出唱》三首之一,创作于建安时期。曹操晚年热衷神仙方术,诗中通过描绘仙境宴饮场景,表达对长生和权势永固的向往,反映了汉末乱世中统治者对永恒权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