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幽雅的兰花生长在前庭,含着芳香等待清风的吹拂。清风轻快地到来,使幽兰在萧艾等杂草中显得与众不同。行走间迷失了旧路,顺应自然之道或许能够通达。觉悟后应当想着回归,飞鸟尽后良弓就会被废弃。
1.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2.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借饮酒抒发情怀。3. 诗中的“幽兰”、“清风”、“萧艾”等都是象征手法,寓意深刻。4. “鸟尽废良弓”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比喻事成后抛弃功臣。
这首诗前四句写幽兰含香待清风,清风至而见别于萧艾,比喻君子待明时而显其高洁。后四句由物及人,写行路失道而任道或通,觉悟后当念归隐,并用“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警示世人。全诗运用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人生哲理,语言质朴而含义深远,体现了陶渊明归隐后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人生境界。
本诗以幽兰自喻,通过幽兰待清风、区别于萧艾的意象,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后四句以行路为喻,表达了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后,顺应自然之道或许能通达的哲理,同时警示世人成功后不要忘记功臣。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一首,创作于其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因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以饮酒为题材,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归隐田园的乐趣。本诗通过幽兰与清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