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幽并之地崇尚骑射,少年们喜好驰骋追逐。 腰间毡带佩挂双箭囊,雕花弓袋插着象牙装饰的弓。 野兽肥壮春草短浅,飞马越过平坦的原野。 清晨游猎在雁门关,傍晚归来宿于楼烦。 石梁般的弓弦余力强劲,惊飞的雀鸟难以保全双目。 汉人与胡虏尚未和解,边城战事屡次反复。 留给我一支白羽箭,将用它来分领兵符(建功立业)。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面:其一,前六句的动态描写如何通过动词("佩""插""越")和意象组合塑造少年形象;其二,"石梁""惊雀"的用典如何强化尚武精神;其三,结尾
全诗以豪迈笔调刻画边塞少年的骑射英姿:前六句通过"毡带""象弧""飞鞚"等意象,展现其装备精良、身手矫健;"兽肥春草短"以简练白描烘托塞外风光。后四句转折,"汉虏未和"点明时代矛盾,"留我白羽"则突显诗人投笔从戎的壮志。诗中"石梁""惊雀"用典自然,结尾"分虎竹"的期许与现实的"边城翻覆"形成强烈反差,暗含对朝廷政策的批判。
此诗为南朝宋鲍照《拟古》组诗之一,模仿汉魏边塞诗风格。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鲍照借古讽今,通过描绘边塞少年英姿,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懑,同时暗讽朝廷对北方异族的妥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