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在水边沙洲采摘白苹,夕阳西下正是江南春意盎然之时。洞庭湖畔有归来的游子,潇湘江上遇见久别的故人。故人为什么还不归来?春日的花事又要等到何时?不说新欢之乐,只说路途遥远难返。
本诗可分三层解读:首联以"汀洲采苹"起兴,点明江南春景;颔联通过"洞庭归客"与"潇湘故人"的相遇场景,建立时空坐标;颈联以"何不返"的设问转折,引出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尾联用"新知乐"与"行路远"的矛盾陈述,展现古代交通阻隔下的普遍人生困境。全诗通过日常场景的提炼,将个体情感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体验,展现南朝诗歌由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江南春景,通过"采苹""归客""故人"等意象构建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前四句以明丽笔触描绘洞庭潇湘的相遇场景,后四句急转直下,用"何不返""复应晚"的追问暗含失落,尾句"只言行路远"以故人托辞收束,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诗中"日落"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韶华易逝,体现南朝诗歌含蓄隽永的审美特质。
此诗为南朝乐府民歌风格的拟作,柳恽作为竟陵八友之一,其创作融合了文人诗与民歌特点。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文化兴盛,文人多创作表现江南风物与离愁别绪的作品,此诗即通过江南春景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