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
牌子铁裲裆,{钅互}鉾鸐尾条。
把马放牧在广阔的沼泽地里,那里青草丰美,马儿吃了长得膘肥体壮。
士兵们身着铁制的铠甲(牌子铁裲裆),手持镶嵌着金属装饰的长矛,矛缨如同鸐鸟的尾羽一般。
1. 北朝乐府:指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风格迥异,多反映战争、游牧生活、民间疾苦等,风格刚健豪放。
2. 裲裆:古代的一种服饰或铠甲样式,前后有片,中间用带子系住,既可作便服,也可作铠甲。
3. 乐府诗:原为汉代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负责采集民间诗歌,后来将这类诗歌也称为乐府诗,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4. 北方民族文化:诗中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与军事并重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尚武的精神风貌。
《企喻歌》作为北朝乐府中的代表作之一,向我们展示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生活画卷。首先,从诗句内容来看,前两句描绘牧马场景,体现了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游牧经济的特点,"草好马著膘"不仅写出了马儿的状态,也暗示了当时畜牧业的繁荣。后两句则聚焦于军事装备,通过对"牌子铁裲裆"和"{钅互}鉾鸐尾条"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军事力量。
从艺术特色来讲,这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同时,诗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符合民歌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当时北方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学。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北方民族的生活气息和阳刚之气。前两句"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美、马儿肥壮的游牧图景,画面感极强,让人感受到北方大地的辽阔与生机。后两句"牌子铁裲裆,{钅互}鉾鸐尾条",则转向对军事装备的描写,通过对铠甲和长矛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士兵的英武姿态,营造出一种庄重威严的氛围。全诗虽短,但选材典型,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北方民族游牧与军事相结合的生活特点,体现了北朝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企喻歌》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一首。北朝乐府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战争、游牧等场景,具有雄浑刚健、质朴粗犷的风格。当时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快,这些民歌往往出自民间,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此诗通过对牧马和士兵装备的描写,展现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与军事气息,反映了当时北方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