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此地哪能再忍受一年光阴,灯前独坐只觉此身惭愧。 梦中失声痛哭惊醒孩儿,天涯招魂唯有飞鸟停灵筵。 好友多已载入忠烈传记,世态炎凉难逃绝交书篇。 屈指算来历经几番生死,未死之身仍被疾病纠缠。
本诗讲解要点: 1. 情感脉络:从病榻感慨→追忆故人→升华至家国之思 2. 对仗分析:颔联"失哭"对"招魂",虚实相生 3. 诗眼定位:"惭愧"二字贯穿全篇,包含: - 对苟活的羞愧 - 对亡友的愧疚 - 对理想的执着 4. 历史价值:体现清初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的复杂心态
全诗以"病"为线,展现三重痛苦: 1. 身病之痛:"被病眠"的生理折磨 2. 心病之痛:"忠节传"带来的精神煎熬 3. 时病之痛:"那堪再度年"的亡国之恨 艺术上运用"梦中失哭""鸟降筵"等意象,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熔铸一体。
此诗作于康熙年间,时值明亡三十余载。黄宗羲作为明遗民,晚年卧病时回顾平生: 1. 亲历抗清斗争,目睹众多友人殉国 2. 拒绝清廷征召,潜心著述 3. 病中感念故国,悲愤交加而作